中药学心得笔记驱虫药

2021-12-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7/134966.html?ivk_sa=1023197a

应朋友的要求,决定把我学习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学》的笔记整理出来。这套笔记是以临床实用性为目的的,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所以不适合考生作为复习资料来用。对证型和药物的解读都属于我个人心得,是大体上的认识。至于细节方面,请大家参考相关的工具书。中药的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而在理解和运用。就像背单词一样,用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今天整理的是“驱虫药”。

驱虫、杀虫这个领域属于西医擅长,作为中医要承认西医的长处,认可西医先进的诊察手段和高效的驱虫、杀虫药物,双方取长补短。我认识很多西学中的医生,都对中医赞叹不已,有的甚至把中医运用得非常有水准。

先讲一段真实的故事。有一天,我老婆讲课时班上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突发轻度腹痛,我老婆就让他趴在课桌上休息一会儿,他很快就不疼了。下课后我老婆来到这个学生身边,扒开他的眼皮瞧了瞧,看了看他的手指,又问了问他平时腹痛的情况。放学时我老婆告诉孩子家长,孩子可能患了寄生虫病,医院检查一下。家长医院,经检查后服用了医生开的药物,拉出了好几条虫子,从此至今再也没有犯过腹痛。

随着中国人民的卫生意识逐渐加强,大家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现在人们患寄生虫病的越来越少了,唯独婴幼儿、儿童仍然有很多患此病者。因为他们卫生意识相对淡薄,常有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甚至习惯性吸吮手指,造成了寄生虫卵进入体内。

最常见的寄生虫就是蛔虫,古代也叫蚘虫。“蚘”这个字念huí,不念yóu。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都有针对这种寄生虫的治疗方法,如著名的乌梅丸、甘草粉蜜汤。其实,驱虫和杀虫是不一样的。驱虫的原理是让寄生虫麻痹,然后从大便排出。杀虫则是直接弄死虫子。乌梅丸属于前者,甘草粉蜜汤属于后者。后世医家也搞出了很多驱虫、杀虫的方剂,如:化虫丸、安虫丸、杀虫丸、一郎二子散等等。蛔虫在治疗中遵循其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等原则,但这些属于方剂学范畴,这里暂不讨论。

诊断体内是否有蛔虫最好的办法是西医的血常规和便常规。蛔虫可引起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便常规”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见虫卵。张仲景时代如果有显微镜,估计他也会用到的。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谁家孩子闹肚子痛医院抽血化验呀。所以,西医的检查方法准是准,却不接地气。这时候要具备中医的诊断方法,对蛔虫病进行初步的诊断。

当孩子具备以下一项或几项时,就要考虑是否是蛔虫病了,有效率达88.71%。

1、面部白斑。

2、巩膜蓝斑。

3、指甲白斑。

4、下唇粘膜粟状小点。

5、舌面密布刺状红点(苔腻者见舌面密布花斑)。

除了蛔虫病,还有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姜片虫病等,都差不太多。治疗上我觉得用西药效果更好,也方便省事。基本上就是用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都是广谱驱虫,都是小药片,服2-3天搞定,也不用熬药。乌梅丸里还要用附子,多麻烦呀。甘草粉蜜汤估计更没有几个医生敢开了。

不过,作为《中药学》心得笔记,还是要讲讲驱虫的中药。今天咱们介绍以下几味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贯众、榧子。

这几味的共同点除了能驱虫、杀虫之外,都入胃经或大肠经,部分药物有毒性。这些药物对西医制做驱虫、杀虫药提供了很多帮助,反过来西医对药物化学成份的研究也提高了这些中药的靶向性。比如:人们从苦楝皮中提取了川楝素,发现其对蛔虫有麻痹作用;槟榔碱对绦虫有麻痹作用;鹤草酚对绦虫和血吸虫有致死作用。

下面重点介绍这些药的异同点:

槟榔子:广谱驱虫,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效,治绦虫效果最佳。

使君子:可治蛔虫、蛲虫,对绦虫几乎无效。

苦楝皮:可治蛔虫、蛲虫、钩虫。有毒。

南瓜子:可治绦虫、血吸虫。

鹤草芽:可治绦虫、阴道滴虫、血吸虫、疟原虫、囊虫。

雷丸:可治蛔虫、蛲虫、钩虫、阴道滴虫。

榧子:可治蛔虫、蛲虫、钩虫、绦虫、姜片虫。

贯众:可治蛔虫、蛲虫、钩虫、绦虫。有毒。

天津猫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zl/12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