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胸驼背颈肩痛,小心患上上交叉综合征

2021-12-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1115213695112&wfr=spider&for=pc
含胸、驼背、颈肩痛,小心患上上交叉综合征!

大家一定见过佝偻的花甲老人,他们圆肩、驼背、头前移的姿势一定让印象深刻,这就是典型的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但上交叉综合症绝非老年人的专利,在很多长期伏案缺少运动的年轻人中更为多见(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但缺少运动绝非上交叉综合症的独有标签,即使在那些每周去健身房3次,常年在健身房锻炼的运动爱好者身上也并不罕见。不管运动或不运动,只要错误的姿势在那儿,上交叉综合征就会出现。如果因为医生或理疗师对上交叉综合症的无知,盲目建议患者进行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锻炼,不但不能改善相应疾病的症状,反而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有些有啤酒肚的同志一直在寻求帮助,想让自己的小肚腩别凸出来,而是凹进去。其实,小编想说,那些真正“凹”进去看着像“C”的人,可能是也是得了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上交叉综合征虽然名气不大,但它的症状却很常见,危害也大。

肩部肌肉经常感觉紧张酸痛;

头痛头晕、手臂麻木;

颈椎、胸椎正常曲度被影响,脊柱变形;

视觉上比实际高度矮小;

呼吸不畅,摄入氧气不足,胸口憋闷。

上交叉综合征患者为何成了“C”?

由于长期不良姿势及过度负荷,上交叉综合征患者表现为颈椎后面和胸前肌力强且肌肉纤维短;颈椎前面和背部肌力弱且肌纤维长。缩短紧张的肌肉和无力拉长的肌肉连接成线,在侧面形成一个“X”,牵拉我们的骨骼至一个不正确的体态,进而导致上肢肢体出现问题,出现圆肩、驼背、头部前倾,变成C形。

置之不理可陷入恶性循环

人类,因为没有水平方向的躯体保护,比起其他四肢着地动物,颈椎更脆弱、更容易受伤害。正常人的耳垂应该在锁骨后方,当人体姿势不当,耳垂位置向前方移动,可立即对颈部增加伤害。而年的研究也表明,当头部低至60°时,颈椎承受34.4kg重量,相当于给颈椎挂上两个哑铃。

上交叉综合征的常见人群,便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脊柱变形、肌力不均衡,表现为圆肩、驼背、头部前倾。反过来,长年头部前倾等动作可加重颈部压力,进一步削弱背部肌肉力量,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症

上交叉综合症是指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或过度锻炼胸部肌肉(忽视背部肌肉锻炼且不进行胸部肌肉拉伸练习)造成相应部位肌肉不平衡(主要指胸大肌过紧及缩短,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被拉长及软弱),形成头部前倾(颈椎正常弧度减少或变直)、含胸(圆肩)、驼背(胸椎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的变化,并进而导致颈肩部肌肉紧张酸痛、头痛头晕、手臂麻木、呼吸不畅、心慌胸闷甚至便秘等各种症状。

上交叉综合症的形成原因

正确的上半身姿势应该是无论在坐位还是在站位,都应是挺拔的,即下颌微收、头在肩膀之上、肩在躯干之中偏后,正所谓挺胸颔首,双肩打开的姿势。而不良的上半身姿势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含胸驼背,日久因胸前下部和颈背后上部肌肉紧张和缩短(如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背后下部和颈前上部肌肉被拉长及软弱(如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强弱肌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交叉,导致头部前倾(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消失或减少)、含胸(圆肩)、驼背(胸椎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交叉综合症(图1)。

此外,不当的力量训练也会影响人体的形体,如有些健美运动员过度训练胸部肌肉(相对忽略背部肌肉),且不注意进行伸展练习,就会出现上交叉综合症。

上交叉综合症的不良影响

低头,含胸,驼背,耸肩,在形体上就给人一种不是很美观的印象,但这并不是主要的,重点是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如颈背部紧张疼痛,甚至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有研究发现,女性头痛、偏头痛和颈椎疼痛远多于男性,可能与上交叉综合症密切相关,因女性颈部肌肉的力量远小于男性,但头部的重量却几乎相当,在同样的身体姿势下更容易出现上交叉综合症。

1、因头颈部和胸前部肌肉紧张,可引起颈肩背部酸痛,胸骨部疼痛。

2、因颈椎曲度变小甚至消失,严重时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可引起头痛和手臂痛麻,压迫穿行于颈椎间的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

3、因含胸驼背,胸腔容积减少,可引起呼吸不畅,肺活量减少,运动能力下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zz/12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