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带来10种病柳叶刀或影响下
2023-3-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里,你最熟知的可能是极端天气频繁光顾地球:洪涝、干旱、雪灾……
除了环境恶化,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正岌岌可危。
专家,盘点气候变化对全身健康的伤害,并提出7个对抗气候变化的建议。
气候变化,或将影响下一代终生健康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最新年度报告——《柳叶刀倒计时: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报告》及中国政策简报。
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已经对当今全球儿童的健康造成了损害,但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成效并不显著。若全球不能达到《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即不能将气温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那么气候变化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终生健康。
教授表示,如果面对气候变化继续无动于衷,任由高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当下出生的孩子将面对一个比工业化前平均温度高4摄氏度以上的世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将覆盖其婴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随着气温上升,现在出生的孩子将受到以下威胁:
婴儿期:将受到营养不良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儿童期:气温上升和降雨模式的改变将导致腹泻、登革热、弧菌等传染性疾病的增加。
青春期:空气污染的影响将进一步恶化,造成其肺功能下降、哮喘恶化并增加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气候异常带来10种病
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积累,使太阳的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的。
目前公认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年-年世界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如同“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发表一份报告,揭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10种病。
1.哮喘、过敏和呼吸道疾病
气候变暖会改变植物生长周期,导致过敏增加。降水量太大,次数太多,都会刺激肺部的霉菌疯长,而干旱则会使空气中灰尘变多。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多和加重。
2.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升高使空气颗粒污染增加,加重心血管疾病。高温、热浪、极端天气及空气质量变化,都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
3.胃肠道传染疾病
海洋温度上升也会使某些细菌增加,牡蛎等海鲜食物传播性疾病的几率更大。气温升高还会影响沙门氏菌等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活性发生变化。
4.发育异常
在出生前及儿童早期发育阶段,营养不良会造成发育异常。研究人员认为其罪魁祸首是污染物和生物毒素。原因包括极端天气、过量使用杀虫剂等。
5.神经系统疾病
有害藻类等生物毒素、应对农业变化而使用的杀虫剂、新电池工艺及紧凑型荧光灯产生的金属污染等,都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猛增。
6.传染性疾病
水温更高会导致更猛烈的暴风雨,进而导致洪灾,而污水处理厂的有害物质则再次泄漏回水域及饮食系统,造成疾病传播。
7.传病媒介与动物传染病
天气是影响传病媒介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传染病几种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俄罗斯分会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管阿列克谢·科科林表示,气候变暖已开始融化覆盖人类和动物尸体的冻土层,并侵蚀了牧民埋葬死者尸体的河岸。而炭疽杆菌可以在冻尸中存活上百年,在解冻之后被释放出来,进入供人饮用的地下水。
8.心理健康疾病
与气候异常相关的灾难使大量人口或背井离乡,或死于非命,这给幸存者造成极大心理创伤。
9.热浪致病热浪
热浪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可表现为热相关疾病,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亦称中暑性高热。
面对热浪,老人、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户外工作者、低收入人群等可能更加脆弱。
10.癌症
空气污染和有毒垃圾的倾倒会导致癌症高发。化石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物和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一些垃圾填埋点,造成化学物质泄露,这些会使患癌的风险增加。
7个建议帮助对抗气候变化
你可能觉得对抗气候变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如果每个人从自身、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对抗气候变化的力量就会变得强大。
多吃蔬果少吃肉
除了化石能源之外,食品业(尤其是肉类和乳制品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突出。
肉制品业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有3方面:
牛在消化食物时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甲烷,即温室气体之一。
用玉米、大豆等人类食物喂养家畜,这种做法对食物的利用率非常低。
喂养家畜要耗费大量的水、会排放温室气体的化肥,还会占用大片土地。有些土地从砍伐森林开辟而来,这也是导致碳排放的一大原因。
你不需要完全不吃肉,只要减少一些肉量摄入。
避免食物浪费
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约32%都会被浪费,人人都该践行“光盘行动”。在食堂或餐馆就餐时,尽量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打包带走。在家里做饭时,定量采购每天的食材,及时清理冰箱,避免浪费。
绿色购物
购物或者就餐时,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筷子等。邮寄快递时,避免过度包装,造成浪费。
此外,许多商业组织正在寻找环保替代方式,比如绿色储蓄等。
做好垃圾分类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53.9%,其中上海、厦门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这不仅是公民践行环保的素质体现,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骑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开车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每周适当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替代开车。尤其当下共享单车在各地普及,可以合理利用。距离较远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降低城市排碳量。
倡导办公室环保行为
比如,双面打印、调低空调温度、不放置一次性水杯、重复利用纸箱等办公用品。养成随手关灯,用毕关电脑等电设备,减少待机损耗,合理用电。
给家庭水电费支出记账
通过对家庭中每月水、电、天然气等能源支出记账,反思支出较多的月份是否有过度用水、用电等行为,给家庭设定消减目标,既能节约消费,也利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