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油画笔触
2018-3-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爱艺术·爱生活
发现油画艺术里的故事
笔触就像呼吸,
暗藏着艺术家的命运。
……
这里是小艺的新栏目,
与大家分享油画鉴赏的专业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个小专题
我们先从笔触开始。。。
先来一张大神镇楼
在专业油画鉴评者眼中,油画笔触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存在。
不管艺术家在构图、造型、色彩上花了多少心思,但只要一落笔,全都得依靠一笔一笔的笔触来完成。
它揭示了一个画家精神和造型的双重价值取向。
好吧,看画其实也能算命的
也就是说:笔触就像是艺术家的呼吸,专业读者不仅能从中读出画家的艺术功力。。。
还能在里面读出画家的个性、精神气质,以及他们的命运。。。
举几个栗子——
梵高自画像
比如梵高的笔触:短、硬、如刀刻斧凿。。。
梵高作品动图
激情到处,不管不顾,地动山摇。。。
梵高自画像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种轴、倔、遇事只管梗脖子硬顶,绝不懂变通的“二楞子”!
更要命的是,他那双“卡西莫多”式的眼睛,总让他认为这个世界很善良。然后,在这个生性凉薄的世界里,他硬是要倔强而深情地活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惜印象品还原不了笔触,看看马的局部大曲线,你就知道鲁本斯里的自信与耍帅了
再比如鲁本斯的笔触:长、铁、喜欢耍帅式、凹造型的长曲线。。。
他的笔触常让小艺联想到张大千的国画线条,有股子躁劲
它的笔触可不是现在电视剧里小鲜肉版的霸道总裁,而是一笔下去一鞭子!
有那么点王健林大叔“一个小目标·1个亿”的意思。
莫迪里阿尼作品
再比如莫迪里阿尼的笔触:喜欢用短而脆的笔触续接成长而柔长曲线。。。
唉。。。气不顺而致远,这硬扛起来的忧伤,是天生的“短命相”。。。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油画笔触,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
笔触首先是为了造型和表意而存在的,这两点不过关,那就不称其为笔触了。
不然现在的美术生也用不着在学画之前打两年的排线,先把线条和明暗把控住,再找到与自己契合的了笔触了。。。
好!算命的事,我们留到后面的个案研究时再细聊。。。
现在切入正题,给大家聊聊油画笔触的发展史。也可以给有兴趣的朋友一个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的大框架。。。
首先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笔触的考察,我给它取的小标题是——
文艺复兴:和谐律动文艺复兴早期绘画的笔触特点:细密排笔,纯色平涂,用力均匀
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作品,笔触独特的审美价值并没有被解放出来。
原因如下
▼
审美局限文艺复兴时时,艺术家将科学引入油画。艺术语言重明暗素描造型,
构图追求均称和谐。笔触、阴影、这些东西是被排斥在外的。笔触外露,会被认为不入门,工作作风不好。。。
▼
技术局限当年绘制湿壁画,就像现在一个大施工队给某大厦进行装修,一个人是完不成的。如果每个画家都追求笔触个性,那就乱了套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嚼头——
我们先来看看丢勒的笔触习性,我们先看素描,可以更清楚一些。
也许是受版画制作的影响,他喜欢用短小弧线的网格状排笔:严谨、坚韧、勤奋,然后有点神经质。。。
丢勒自画像,注意头发小卷的“理工男”式“机械性”的笔触
再看他的油画,也一样。
虽然笔触隐藏得很好,但从头发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很有点文艺复兴时期怪咖理工男的气质。。。
达芬奇作品局部,注意衣服上和头发的笔触
再看看另一个大神达芬奇的:同样造型的头发,他的笔触就要比丢勒的飘、逸、少有理工男身上的那股子拙劲。。。
所以丢勒与达芬奇的区别,也就是普通物理学家与爱因斯坦的区别:丢勒或许多了点勤奋,但却少了点神秘、少了点灵光天启之美。。。
总个结:文艺复兴时期绝大多数艺术家的油画笔触,不细看,其实很难分出差别,或者画家的痕迹。
因为大家都卯足了劲想画得和真实的一样,以致于个人风格被现实所掩盖,也就不成其为风格了。
所以,我们可以称那时的笔触为:打印版的签名,有个性,但没气质。。。
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笔随形走到了巴洛克时代,笔触终于被解放出来了,堪称油画史上笔触第一人的怪咖终于出现了。。。
格列柯作品
他叫格列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承上启下的人物:长曲线、银蛇乱舞、倒江倒海,文艺复兴中的那种理性精神还有点影子,不然那就直接现代派了。。。
执拗、暴躁、病态,还有点自以为是(参考鲁本斯耍帅式的长曲线),若不是有宗教压着,在绘画语言上还被“样式主义”的造型束缚着,估计也很危险。。。
还有,小艺相信,他对胃痉挛一定有着很深的生理经验。。。
哈尔斯作品
我们再来看看哈尔斯这个酒鬼:跳跃、粗犷、轻重缓急之间,已经和情绪的表意结合得天衣无缝了。。。
哈尔斯作品
所以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有道理的,哈尔斯如果不酗酒,那能这么酣畅淋漓,整天这么没心没肺乐呵呵地“傻笑”。。。
当然,酗酒也坏事,据说哈尔斯晚年一喝酒就手抖索,失去了笔触,他再也画不出好画了。。。
浪漫主义主将,德拉克罗瓦的作品
直接承袭了巴洛克笔触遗产的,自然是浪漫主义各位大神了。
我们以德拉克罗瓦为例:他的笔触也是天花乱坠,保持着高度的审美自觉,很有点“银瓶乍破水浆迸,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味道。
不过与哈尔斯他们的浑然天成相比,多了点刻意,或者说用力过猛,显得有些做作了。。。
德拉克罗瓦:肖邦肖像
当然也不是没有超越之处,比如说德拉克罗瓦的这幅作品:蓬松的头发运笔完全符合运动变化规律,笔触轻松,质感强烈(我们可以对比丢勒画的头发看看)。。。
额头运笔方硬、短促,在它的映衬下,肖邦那深邃忧伤的小眼神,一下就出来了。。
白色衣领轻重两笔到位:雅致、光彩。笔触在这幅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表意作用。。。
德拉克罗瓦的作品
总个结: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笔触的价值和审美在一步步走向独立,心随笔动,人活跃了起来,笔触也活跃了起来。。。
不过,笔触还没有完全脱离对造型的解释功能,总体来说,笔触的功能性要大于审美性。。。
印象主义:个性解放到了印象派以后,笔触的个性终于出来了。。。
有塞尚执拗的切。。。
毕沙罗的凿。。。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局部放大
修拉机械的点。。。
总个结:色彩研究的进步(如补色关系、科学色系的建立等等),解放了造型,也解放了笔触。。。
笔触独立的审美价值,已被艺术家们普遍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