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到开裂冷知识儿童更易冻伤,冻伤要
2021-5-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分享育儿好文
冷!
冷!
冷!
小寒小寒冻成一团,
没有最冷只有更冷。
今明两天,
全国各地寒冷升级,
华北、黄淮等地的低温程度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多地气温之低或为历史同期少见。
最低气温不断刷新,
年首个全国冻哭预警地图也随之而来!
小太阳人友情提醒:
长时间在室外要做好保暖慎防冻伤,冻伤后一定要及时复温,如果出现水泡要立即就医!
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发生冻伤!
皮肤是怎么被冻伤的?
01
正常的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等调节着产热与散热,保持着体温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当环境温度足够低且持续时间长,皮肤就会受损伤。
冻伤是由于皮肤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发生持续性、痉挛性收缩,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会进入“受损”状态。
常见的情况是冻疮,也称“非冻结性冷伤”,这种冻伤是由冰点以上1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常发生在身体血液循环较差的“末梢”位置,比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耳廓、鼻子等处。
一般来说,长冻疮的部位会红、肿、热、痒、痛、麻。但冻疮只是冻伤中程度非常轻微的一种,按照受累部位深浅具体分级如下:
一度冻伤
即常见的“冻疮”,皮肤浅层冻伤,伤及表层皮肤,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可以在几天内自愈,不会留下任何疤痕或后遗症。
二度冻伤
伤及真皮浅层,皮肤红肿,会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三度冻伤
在皮下发生的冻伤,皮肤颜色会从苍白变成黑褐色或紫褐色。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还可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四度冻伤
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冻伤,有可能冻到肌肉、骨骼,甚至可以使肢体坏死,还有可能是全身性冻伤,严重可能造成突然的心脏停止、猝死。
关于冻伤,你不知道的事儿
02
长江流域高发
别以为冻伤都发生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其实冻疮恰恰是在长江流域高发。
冬季这个地区湿度较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湿冷”,水的导热性比空气更好,这让身体更易散热。此外长江流域地区一般没有暖气等设备,肢体末端和暴露部位很容易在长时间的湿冷环境下发生冻疮。
喝酒不能防止冻伤
电视剧里总有“喝酒取暖”的桥段,生命君劝你别尝试。因为大量饮酒反而会造成迅速的失温,血液循环过快导致散热加快,同时醉酒后人的意识容易迷糊,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冻伤后不能烤火、用雪搓
在被寒冷刺激之后立即烤火或将冻伤部位直接靠近取暖设备,会让血管快速扩张,这对已经形成了局部淤滞、肿胀的皮肤无疑是又一重打击。
此外,如果用雪或冰水去搓,这种揉搓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
冻伤要挂烧伤科
严重医院就诊,需要提醒的是,医院里并没有“冻伤科”这个分科。冻伤的处理,实际上归在烧伤科。
如何处理冻伤
03
寒冬季节,皮肤暴露处要多加保护,对于以下3个部位来说,更加需要小心预防冻伤。
1丨耳朵
整个耳廓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非常细微,保温能力极差。
在寒冷的户外,暴露在外的耳朵可涂抹油脂保护,并佩戴柔软的耳包、帽子。如果因戴帽子或耳包造成耳部出汗,注意及时擦拭。
2丨手部
如果冬天穿衣服时,袜子口、袖口太紧,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末梢循环不良。
冬天穿衣服不要太紧,手腕不能被勒出红印,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如果怕冷,可以选择在袖口有针织收口的服装;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时,可在手部涂抹护手霜保护。
3丨脚部
许多人以为“鞋子越紧越保暖”,其实过紧的鞋子易使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使双脚愈发感觉寒冷,更容易生冻疮。
鞋子、袜子和鞋垫要合适,保持干燥。鞋袜大小松紧要适宜、透气性能要好。鞋子最好选较为宽松的,并注意鞋带不要系得过紧。
如何处理孩子冻伤
04
1、处理冻伤前,首先判断孩子是否存在低体温,如果有,需要先按照低体温紧急处理。
2、如果没有低体温,则开始处理冻伤:
*把孩子带入室内。
*如果孩子脚冻伤,不要让孩子自己走;
*换掉孩子湿冷的衣物。
*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肢体,而应让肢体自然复温。
*如果冻伤部位有再次暴露到寒冷环境的可能,不急于局部复温。
3、给孩子温热的饮食。
4、复温和护理:
一旦冻伤,应该用38度至42度的温水快速复温5分至10分钟,不超过20分钟。
对于局部冻伤,应首先采用快速复温,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度至42度的温水中约5分钟至7分钟。
然后用无菌温盐水冲洗干净,患肢应制动并适当抬高,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并减轻水肿。
*帮孩子试水温(38℃左右的温水)。如果没有温度计,可使用手肘试水温。不要用自己冻僵的手脚去试水温。
*如果没有温水,可以使用自己的体温帮孩子复温,例如使用腋下。
*不要使用直接加热的设备复温,例如火炉、壁炉或暖气片。这样做,可能会烫伤孩子。
*不要揉搓冻伤部位。
*不要弄破水泡。
*不要用冰雪涂擦伤处
*不能用火烤
第三步,复温后轻轻吸干水分,让受伤部位保持温暖干爽。
*手指或脚趾间可以夹上干棉球或干纱块。
*受伤部位可以用干结绷带轻轻包裹,以防再次冻伤。局部持续保暖。
*如果学过急救课程,可以把受伤肢体上个夹板。
*如果是面部、鼻子、耳朵冻伤,则用暖和的衣物包裹受伤部位复温。
第四步,如果孩子疼痛明显,可以给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镇痛。
以下情况要看医生:
*发热
*局部出现粘分泌物、红肿等感染征象
*二级以上冻伤尽快联系医生
*一级冻伤在复温处理后联系医生
*低体温(联系医生后急救处理)
*复温一小时后肤色仍未转红
END
文
网络整理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