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特点与治疗

2020-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面肌痉挛

还记得《乡村爱情》里的“赵四”吗?

在剧中,“赵四”的左脸总是不自主的抽动,增加了不少的搞笑气氛,但在搞笑的同时,这种抽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赵四这种病在医学上所称为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一种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的病症。

面肌

痉挛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不单单是像赵四那样的“抽”才是面部痉挛。

有句俗话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皮跳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但其实这也是一种面肌痉挛。早期为上下眼睑的不自主跳动,逐渐扩展至口角等其他部位,逐渐加重,严重者呈口角向上提的“怪相”。

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症状逐渐发展,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每次抽搐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间隔时间长短不定。

频繁发作可影响视力、言语或咀嚼功能,患者自己不能控制抽搐,在情绪紧张、生气、公共场所露面时发作更为明显。

面肌

痉挛

典型表现

有些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一侧轻,另一侧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面肌

痉挛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以达到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02

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03

手术治疗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

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

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Scoville(年)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以上术式被逐步淘汰4.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Jannetta于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

注意:

如果已经确诊面肌痉挛,最好不要针灸,因为此病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有的人当时见效,日后复发起来反而会厉害。

另外,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这些抗癫痫药物只能控制症状,无法解除病因,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副作用也很大。服用一些维生素B1、B12亦收效甚微。

A型肉毒毒素也只能控制症状,其作用原理为在神经和肌肉的连接处阻断神经对肌肉的支配,注射后部分导致面瘫,且其一般注射后仅维持3-6月,需反复注射。

综上所述,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很多,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对其病因进行精准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yw/10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