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突发脑出血险丧命凶手竟是这个常见病
2021-3-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4.html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听到“高血压”第一想到的就是“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吧!”如果你还这样想那你就图样图森破了事实上,高血压是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层次的人群中的而且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年轻化已成为“铁打的实锤”湖南某公司就有一年轻职员身患高血压四年却不重视治疗在疲劳工作后突发脑出血,差点出人命↓↓↓
小伙患高血压四年未治疗
突发脑出血险些危及生命
30多岁的小陈是湖南某公司职员,和往常一样,小陈在谈完一笔业务后准备回家,却没想到突发剧烈头痛,站立不稳,还伴有恶心呕吐,同事们立即将小陈送医院诊治。经头部CT、磁共振等检查后医生发现小陈颅内脑血管破裂出血,病情危急,于是立即进行周密准备为小陈实施紧急手术,术中引流血液约60毫升,小陈这才转危为安。据了解,小陈是在四年前体检时就查出患有高血压病了但他认为自己年轻能“扛一扛”而且也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根本没顾得上规律用药治疗因此险些酿成大祸其实,像小陈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目前仍有许多人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 不少患者表示查出高血压身体也没啥不舒服因此就压根没把“高血压”当回事儿但!是!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不适症状不代表不需要治疗↓↓↓高血压在发病初期,一些身体结构的细小变化往往不易被发觉,如全身细小动脉痉挛,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会渐渐发生硬化,中等及大动脉则出现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
这种变化,多发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它会慢慢破坏患者的心、脑、肾器官,许多高血压的患者就是死于中风、心衰、肾功能衰竭、大血管等疾病的。
因此,高血压也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科学地了解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知识关于高血压患者用药以下“十个误区”要知道!01误区一
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02误区二
降压药不能随便吃
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除此之外,应该用药治疗。03误区三
开始不能用好药
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04误区四
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05误区五
血压越低越好
收缩压最好维持在-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90mmHg之间。06误区六
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临床普遍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目前认为是不合适的。除降压过快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心脑血管病。07误区七
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08误区八
降压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09误区九
降压药伤肾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10误区十
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来源:最紧要健康GRT、三甲传真
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精彩文章推荐
户口每户补贴命令已到村委,你的补贴收到了吗?假期这些地方别去了!也许面临28天隔离观察!六险一金是什么?你在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