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常识

2016-10-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泥胡菜

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癞子草、艾草

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以全草入药。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圆柱形。茎直立,高30-60厘米,有纵沟纹,略被绵毛。叶互生,叶片倒皮针状卵圆形,羽状深裂或琴状分裂,长10-20厘米,近基部裂片窄,顶端的较大,上面绿色,下面白色而被绵毛,下部叶有时卵形而近全缘,具长柄,最上部的叶小,条形,近全缘或窄裂。夏季开花,紫色,头状花序顶生,圆锥状,有梗,总苞钟状,径12-16毫米,苞片多数,条状披针形,背面有龙骨状的附属体,花托有刺毛,花全部管状,雄蕊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瘦果有纵棱15条,冠毛白色,长约10毫米。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丛草地、路旁、溪边、村落庭院边缘处常见。我国南北各地大都有分布。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辛、平。消肿散结,清热解毒。主治用法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患处。参考配方1.乳痈:鲜泥胡菜全草30克,捣烂,用第二道淘米水冲泡20分钟服。外用药渣敷。2.牙口风(口不能开):泥胡菜根磨水服,即开口。3.叉手(手指间肿毒):泥胡菜全草捣敷。4.疔疮:泥胡菜全草适量,捣烂,加食盐少许捣匀,敷于患处。5.指疔、颈淋巴腺炎、痈肿:泥胡菜鲜全草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李PrunussalicinaLindl.,以根及种仁入药。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2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小枝无毛,紫褐色,有光泽。叶互生,叶柄长1-1.5厘米,近顶端有2-3个腺体,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短骤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有毛。春季先叶开白色花,径约2厘米,通常3朵簇生,花梗长1-1.5厘米,萼筒杯状,萼片及花瓣全为5,雄蕊多数,心皮1,与萼筒分离。核果卵球形,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有深纵沟,绿、黄或带紫红色,有光泽,被蜡粉,核有细皱纹。生境与分布栽培果树。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多有分布和栽培。采集加工春季采根,夏季采果实,破核取仁。晒干备用。性味功能根:苦、寒。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种仁:苦、平。活血祛瘀,滑肠,利水。叶:甘、酸、平,治小儿壮热。树胶:苦、寒,治目翳,定痛消肿。花:苦、香,去粉刺,令人面泽。主治用法根:牙痛,消渴,痢疾,白带。用量10-15克。种仁: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用量6-12克。果实:调中,肝病宜食之。参考配方1.蝎虿螫痛:苦李仁嚼涂之,良。2.小儿丹毒,从两股走及阴头:李根烧为末,田中流水和涂之。3.咽喉卒塞: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喉外,以皂角末吹鼻取嚏。良验。4.面黑粉滓:李花、梨花、樱桃花、白蜀葵花、白莲花、红莲花、旋复花、秦艽各克,桃花、木瓜花、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粉各90克,珍珠、玉屑各60克,蜀水花30克,大豆末7合,为细末瓶收,洗手面,百日光洁如玉。5.恶刺疮痛:李叶、枣叶,捣汁点之。

别名芋头、水芋、芋芨、毛艿、毛芋、青皮叶、接骨草、独皮叶来源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a(L.)Schott.,以块茎、叶、叶柄、花入药。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块茎肉质,椭圆形或近圆形,外面褐黄色,有节及须根。根生叶4-5枚,具长柄,抱茎,长20-90厘米,叶卵状盾形,长20-50厘米,先端尖,基部二裂,耳状。花淡黄色,肉穗花序长达30厘米,上部雄花,下部雌花,佛焰苞淡黄色。生境与分布长江以南广泛栽培。采集加工夏、秋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性味功能芋头(块茎):辛、平滑,有小毒。宽胃肠,破宿血,去死肌,调中补虚,行气消胀,壮筋骨,益气力,去暑热,止痛消炎。茎叶:辛、冷滑,无毒。除烦止泻。主治用法芋头:血热烦渴,腹中癖气,身上浮风,头上软疖。茎叶:胎动不安,蛇虫咬伤,痈肿毒痈,蜂蜇,蜘蛛伤,黄水疮。参考配方1.便血日久:芋头12克,水煎服,白痢兑白糖,红痢兑红糖。2.牛皮癣:生芋头、生大蒜,共捣烂敷患处。3.烫火伤:鲜芋头捣烂敷患处。4.腹泻痢疾:芋茎(叶柄)、陈萝卜根、大蒜,水煎服。5.筋骨痛、无名肿毒、蛇头指、蛇虫伤:芋茎捣烂敷患处。6.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疮核脱出:鲜芋头花3-6朵,炖陈腊肉服。7.吐血:芋头花15-30克,炖腊肉或猪肉服。8.盗汗:芋茎或花20-30克,猪瘦肉50克,同煮服。9.黄水疮:芋茎叶烧存性,研末,干撒或麻油调搽。10.小儿头上软疖:鲜芋头捣烂如泥,加食盐少许,捣匀敷患处。

野荞麦

别名库桥头、进荞麦、荞麦三七、万年荞、铁石子、金锁银开、开金锁、铁拳头、铁甲将军草、野南桥来源为蓼科荞麦属植物天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以鲜叶和根状茎入药。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0.5-1.5米。主根粗大,呈结节状,横走,红棕色。茎直立,多分枝,具棱槽,淡绿微带红色,全株微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叶片为戟状三角型,长宽约相等,但顶部叶长大于宽,一般长4-10厘米,宽4-9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基部心状戟形,顶端叶狭窄,无柄,抱茎,全缘或微波状,下面脉上有白色细柔毛,托叶鞘抱茎。秋季开白色小花,为顶生和腋生稍有分枝的聚伞花序,花被5,雄蕊8。瘦果,呈卵状三角型,红棕色。生境与分布生于路边、沟边及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秋季采挖。药理作用抑菌试验: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酒剂作用大于水剂。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健脾利湿。主治用法咽喉肿痛,肺脓疡,脓胸,肺炎,胃痛,肝炎,痢疾,消化不良,盗汗,痛经,闭经,白带,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用量15-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参考配方1.疖肿、外伤感染、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野荞麦鲜叶,捣烂外敷或干叶研粉水调敷,重者另领取鲜叶30-60克,水煎服,或干粉10-15克,开水冲服。2.闭经:野荞麦鲜叶90克(干品30克),捣烂调鸡蛋4个,用茶油煎熟,加米酒共煮服。3.跌打损伤:野荞麦根60克,野南瓜根30克,菊叶三七15克,酒水各半煎2次,分服。4.筋骨疼痛:野荞麦根30克,泽兰、菊叶三七各15克,牛膝10克,水煎服。5.无名肿毒、蛇虫咬伤:野荞麦根或叶适量,捣烂敷患处。6.痢疾:野荞麦根30克,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30克,调服。7.妇女行经腹痛、产后淤血腹痛:野荞麦根60克,水煎,加红糖30克调服。

紫荆皮

来源豆科紫荆属植物紫荆CercischinensisBunge.,以树皮入药。形态特征高大灌木,高达5米,野生者可成高大乔木。树皮幼时暗灰色而有光泽,老时则粗糙而有片裂,幼时被细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近革质,圆心形,长6-14厘米,宽近等,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深心形,全缘。春末夏初先叶开紫红色花,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花梗细,花萼钟状,缘有5钝齿,花冠假蝶形,5瓣,大小不等,下面一瓣最大,雄蕊10,分离,子房光滑无毛,柱头短小而成压扁状。荚果豆角状,极扁薄,顶端有短喙,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2-8粒,圆而扁,近于黑色。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或栽培于庭院。分布于辽宁、陕西、甘肃等省区和华东、华北、中南、西南等地区。除极寒冷地区外都可露地栽培。采集加工春、秋,晒干备用。药理作用抑菌试验:紫荆皮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性味功能苦、平。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解毒。主治用法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腹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用治痔疮肿痛,虫蛇咬伤。用量6-1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患处。参考配方1.产后血气痛:紫荆皮15克,水煎服。2.疔疮肿毒:紫荆皮、刺桐皮各15克,水煎服。3.喉痹:紫荆皮研末,用少量含嚥口中。

千里光

别名千里及、九里明、九领光、一扫光

来源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scandensBuch.-Ham.,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蔓性草本,长2-5米。根状茎粗壮,圆柱形,土黄色,下生多条粗壮根及少量须根。茎圆柱形细长,曲折稍呈“之”字形上升,上部多分枝,有毛,后渐脱落。叶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具不规则缺刻状齿或成微波状或几近全缘,有时稍有深裂,两面均有细软毛。秋季开花,头状花序生于枝端,成圆锥状伞房花丛。总苞片一层,基部有小苞片一层,总苞片披针形或窄椭圆形,花黄色,边花舌状,长约9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三齿裂,中央花管状,长约6.5毫米,先端5裂。瘦果圆筒形,长约3毫米,有细毛,冠毛长约7毫米,白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河滩、林边、灌木丛及沟边、路旁。分布于我国陕西及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采集季节夏、秋季采收。

药理作用抑菌实验:浓度1:1的水煎剂体外实验证明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固紫染色阴性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钩端螺旋体均有较强抗菌作用。调节PH至中性或除去鞣质后,对抗菌作用并无影响。

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眼结膜炎,痢疾,肠炎,阑尾炎,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疖肿,湿疹,过敏性皮炎,痔疮。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参考配方1.各种炎症性疾病:千里光片,每日4次,每次3片,相当生药30克。

2.急性、亚急性、慢性结膜炎,沙眼:50%千里光眼药水,滴眼,每2-4小时一次,每次1-2滴。

3.急性阑尾炎:千里光全草一斤,水煎沸后15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毫升,成人每服20-30毫升,每日3次,连服5-7天,一般3日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4.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炎:千里光90克,煎水洗。

5.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等急性感染:千里光、三叉苦、六耳铃各5份,土荆芥2份,共研细粉,加米酒拌成湿粉状,加凡士林适量调匀,涂患处。

制剂1.千里光眼药水:取药1公斤,洗、切,煮2次,并液过滤,浓缩至毫升,加等量乙醇,静置后过滤,回收去尽乙醇,冷后加2倍乙醇,净置过滤回收乙醇,得粘稠水溶液,加蒸馏水适量,加氢氧化钠调至pH8,加热得深棕色澄明溶液,加蒸馏水至毫升。取毫升,加尼泊金0.5克,氯化钠8.5克,溶后加蒸馏水至毫升,抽滤、灭菌、灌装、备用。

2.千里光片:水煎浓缩后,加乙醇沉淀、过滤、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加细粉等辅料,干燥,加硬脂酸镁压片。

云实

别名百鸟不停、老虎刺尖、倒钩刺、黄牛刺、马豆、牛王刺、药王子

来源为豆科云实属植物云实CaesalpiniasepiariaRoxb.,以种子、根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攀援灌木,长3-4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灰色或棕褐色短柔毛,老即脱落,刺多,倒钩状,淡棕红色。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达30厘米,有3-10对羽片,叶轴略方,生有钩刺,小叶6-12对,膜质,矩圆形,长1-2.5厘米,宽6-11毫米,端钝或微缺,基部浑圆,常稍偏斜,全缘,下面有白粉,小叶柄甚短。春末开花,总状花序侧生,与叶近等长,有花约20朵,花梗长,约3厘米,末端有关节,花冠黄色,有光泽,长1厘米余,花瓣5,宽倒卵形,稍不等大,雄蕊10,长短不一,基部被绵毛,少数突出冠外。荚果长椭圆形,偏斜,长6-12厘米,有喙,沿腹缝有宽约3-4毫米的窄翅,初呈绿色,干后变黑褐色。种子6-9粒,矩形,黑棕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林缘、溪边及灌木丛、丘陵等处,喜石灰质土壤。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河南、陕西、甘肃各省区。

采集季节秋冬挖根,秋季采收果实。

药理作用云实子的水煎剂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较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

性味功能种子:辛、温,有毒。止痢,驱虫。根:辛、温,发表散寒,祛风活络。

主治用法种子:痢疾,钩虫病,蛔虫病。根:风寒感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用量:种子3-10克,根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

参考配方1.感冒:云实、紫苏、香樟根各10克,姜葱适量,水煎服。

2.跌打损伤、痈疽、痔漏:云实粗茎10-30克,或子3-10克,水煎服。

3.丹毒:云实根30克,野南瓜根60克,土茯苓15克,煮猪瘦肉食用。

4.麻毒内陷:云实根茎中蛀虫2-4条,焙干研末,开水吞服。

5.腰痛:云实根60克,杜仲30克,猪瘦肉克,黄酒-毫升,水炖,服汤食肉。

6.小儿疳积:云实蠹虫1-3条,锅内烤成焦黄色后食。其蠹虫如蚕,春夏在茎节中,秋冬季在根部。

7.毒蛇咬伤:云实根、竹叶椒叶、娃儿藤根各30克,白酒1斤,浸3-5日,每次服15-30克。另用云实根皮、犁头草、半边莲(均鲜品)各适量,捣烂外敷。

别名石荷叶、狮子草、耳聋草、金丝荷叶、金线吊芙蓉

来源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Meer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厘米,全体被毛。匍匐枝丝状,赤紫色,蔓延地面,枝端可长出幼苗。单叶基部丛生,具长柄,柄上密生长柔毛,叶片圆形至肾形,肉质,宽4-9厘米,边缘多作浅裂状,具疏生尖锐齿牙,下面紫赤色,无毛,密生小球形血点。初夏开白色花,花葶赤红,有长毛,多分枝,每枝生花4-7朵,花瓣5枚,白色,3瓣小,卵形,有5个黄色斑点,下面两瓣较大,披针形,倒垂,形似“虎耳”,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圆形。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处的石缝间或岩石上。分布于东北、华东、及、陕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台湾、以及西南地区。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

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解毒,镇痛,熄风。

主治用法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1.中耳炎:鲜虎耳草一把,洗净捣烂取汁,或加冰片少许,滴耳。每日1-2次。

2.耳廓溃烂:鲜虎耳草适量,捣烂调搽油涂患处,或加冰片0.3克,枯矾1.5克。

3.腹痛:虎耳草捣烂,用酒吞服。

4.急惊风:鲜虎耳草叶15克,捣烂,冲淘米水一小杯服。

5.外伤出血、痈疖、瘰疬:虎耳草适量,捣烂外敷。

6.痔疮:虎耳草阴干,烧烟薰,同时用全草煎水外洗。

7.风丹热毒:鲜虎耳草30克,水煎服。

8.血崩:鲜虎耳草30-60克,加黄酒、水各半煎服。

9.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碎敷患处。

10.风火牙痛:鲜虎耳草30-60克,水煎汁加鸡蛋1只,同煮服。

别名石荷叶、狮子草、耳聋草、金丝荷叶、金线吊芙蓉

来源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Meer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厘米,全体被毛。匍匐枝丝状,赤紫色,蔓延地面,枝端可长出幼苗。单叶基部丛生,具长柄,柄上密生长柔毛,叶片圆形至肾形,肉质,宽4-9厘米,边缘多作浅裂状,具疏生尖锐齿牙,下面紫赤色,无毛,密生小球形血点。初夏开白色花,花葶赤红,有长毛,多分枝,每枝生花4-7朵,花瓣5枚,白色,3瓣小,卵形,有5个黄色斑点,下面两瓣较大,披针形,倒垂,形似“虎耳”,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圆形。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处的石缝间或岩石上。分布于东北、华东、及、陕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台湾、以及西南地区。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

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解毒,镇痛,熄风。

主治用法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1.中耳炎:鲜虎耳草一把,洗净捣烂取汁,或加冰片少许,滴耳。每日1-2次。

2.耳廓溃烂:鲜虎耳草适量,捣烂调搽油涂患处,或加冰片0.3克,枯矾1.5克。

3.腹痛:虎耳草捣烂,用酒吞服。

4.急惊风:鲜虎耳草叶15克,捣烂,冲淘米水一小杯服。

5.外伤出血、痈疖、瘰疬:虎耳草适量,捣烂外敷。

6.痔疮:虎耳草阴干,烧烟薰,同时用全草煎水外洗。

7.风丹热毒:鲜虎耳草30克,水煎服。

8.血崩:鲜虎耳草30-60克,加黄酒、水各半煎服。

9.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碎敷患处。

10.风火牙痛:鲜虎耳草30-60克,水煎汁加鸡蛋1只,同煮服。

别名石荷叶、狮子草、耳聋草、金丝荷叶、金线吊芙蓉

来源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Meer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厘米,全体被毛。匍匐枝丝状,赤紫色,蔓延地面,枝端可长出幼苗。单叶基部丛生,具长柄,柄上密生长柔毛,叶片圆形至肾形,肉质,宽4-9厘米,边缘多作浅裂状,具疏生尖锐齿牙,下面紫赤色,无毛,密生小球形血点。初夏开白色花,花葶赤红,有长毛,多分枝,每枝生花4-7朵,花瓣5枚,白色,3瓣小,卵形,有5个黄色斑点,下面两瓣较大,披针形,倒垂,形似“虎耳”,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圆形。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处的石缝间或岩石上。分布于东北、华东、及、陕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台湾、以及西南地区。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

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解毒,镇痛,熄风。

主治用法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1.中耳炎:鲜虎耳草一把,洗净捣烂取汁,或加冰片少许,滴耳。每日1-2次。

2.耳廓溃烂:鲜虎耳草适量,捣烂调搽油涂患处,或加冰片0.3克,枯矾1.5克。

3.腹痛:虎耳草捣烂,用酒吞服。

4.急惊风:鲜虎耳草叶15克,捣烂,冲淘米水一小杯服。

5.外伤出血、痈疖、瘰疬:虎耳草适量,捣烂外敷。

6.痔疮:虎耳草阴干,烧烟薰,同时用全草煎水外洗。

7.风丹热毒:鲜虎耳草30克,水煎服。

8.血崩:鲜虎耳草30-60克,加黄酒、水各半煎服。

9.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碎敷患处。

10.风火牙痛:鲜虎耳草30-60克,水煎汁加鸡蛋1只,同煮服。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yw/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