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病的症状及用药

2016-10-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常见症状

(1)蛔虫病

1.消化道症状:儿童以腹痛较常见,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常反复发作,多伴有食欲不佳和腹泻。

2.全身症状:严重感染的儿童,常可引起营养不良、智力迟钝、发育障碍。有时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磨牙、瘙痒等。

3.过敏性反应:常见者为顽固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低热等。由于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可引起并发症,以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为最常见。

(2)蛲虫病蛲虫病以夜间肛门、阴部奇痒为主要特征,有时可在肛门周围或粪便中看见白色细线状蛲虫。可伴有食欲不振、好咬指甲、消瘦、烦躁、夜惊等症状。

(3)钩虫病1.贫血:轻者仅有头晕、乏力、劳动时轻度气短、心跳;感染较重者皮肤、口腔、眼结膜、唇、指甲等呈苍白色,皮下凹隐性水肿,并伴有耳鸣、眼花、头昏、头痛、怕冷、全身软弱无力,甚至轻度活动即严重气短、心跳、心的区疼痛,心率增快,脉搏快而弱。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上部腹不适,隐痛,食后发胀;贫血严重者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大便黑色。

(4)绦虫病1.大便中发现虫体节片:粪便中有白色面条状或带状能活动的虫体或虫体节片,患者可有轻度肛痒。2.消化道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痛,部分患者腹泻,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

常用中成药

(1)虫积症见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大便不化等。治宜:驱虫消积导滞。可服用:磨积散、胎儿丸、乌梅安蛔丸、化虫丸等。

(2)虫疳症见长期食欲不振,时时腹泻,面黄白无华,毛发枯稿,形体消瘦,精神不振,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甚则心悸气短,肢体浮肿,舌淡少苔,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佐以杀虫。可服:补血杀虫丸、人参启脾丸、人参健脾丸等。

驱虫验方:1.驱蛔虫方: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天。2.驱蛲虫方:食醋适量,除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3.驱绦虫方: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常用西药

1.史克肠虫清:每次2片,能杀灭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和幼虫。

2.驱蛔灵:①驱蛔:成人每日3-3.5克;儿童-毫克/公斤/日(最多不超过4.0克),连服2日。②驱蛲:成人每次1.0-1.2克,一日2次;儿童50毫克/公斤/日,每日总量不超过2.O克,早晚分服。连服7-10天。

3.灭虫宁:成人每次半空腹服3.0克,儿童每岁0.2-O.3克(一次至多不超过3.0克)。严重感染区可连服2日,主要用于驱钩虫。

4.驱虫净:驱蛔:成人毫克,儿童3毫克/公斤,睡前一次顿服,便秘者加服泻药。驱钩:成人、儿童均按2毫克/公斤计,睡前顿服,连用3日。驱蛲:每日顿服1毫克/公厅,连服1周。

5.灭绦灵:成人2.0-3.0克/日,分2次服,先后间隔1小时,宜嚼碎吞服,2小时后服硫酸镁导泻。(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乐仙大药房,一切为了您的健康!,长按蓝字可复制。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yw/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