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科项目参考值范围大全连载3终

2021-7-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哪家皮炎医院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58077.html

已在前篇描述

.肝肾胰功能...3

2.心脑血管/糖脂病...9

3.风湿过敏/免疫功能...3

4.肝炎/病毒标志物...5

5.凝血/血液病项目...8

6.肿瘤标志物...2

本期内容:

7.甲功/激素项目...23

8.血气分析项目...26

9.血细胞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测项目...27

.尿液、体液检测项目...29

2.细菌学检验项目

7.甲功/激素项目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促甲状腺素(TSH)

0.35-5.5uIU/ml

甲状腺疾病必须临床症状与甲状腺功能检查互相配合,才能作正确诊断。

甲功3项(hTSH、FT4、FT3)是各种甲状腺疾病的一线检查。

诊断甲亢和甲低、监测甲状腺素补充治疗。

甲状腺疾病的筛检:新生儿筛检,女性老人(50yr),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有其它自体免疫疾病者,必须筛检TSH或甲功3项。

增高:原发性甲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下丘脑性甲亢、甲亢术后或同位素治疗后。

降低:甲亢、继发性甲低、PRL瘤、肢端肥大症、甲亢患者过量使用皮质激素或甲状腺制剂。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3.5-6.59pmol/l

增高: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T3型甲亢。

降低:甲减、低T3综合征、服用药物。

游离甲状腺素(FT4)

.5-22.7pmol/l

FT4是总T4中具生物活性的部分,最能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增高:甲亢、T4型甲亢、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产征、低T3综合征、药物、非甲状腺疾病。且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影响。

降低:甲减、亚临床甲减、新生儿甲减、药物及甲亢治疗过程中。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0.6-.8ng/ml

诊断甲状腺疾病:甲亢时,T3、T4明显升高,T3更是早期的灵敏指标,同时可观察对甲亢的疗效及判定预后。甲低时,T3下降不明显,T4一般低于正常值,但与正常值重叠较大,要与TSH配合才能诊断。

肾病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支气管炎、肺心病及外科手术等均可见T4下降,但多数无意义。一些非甲状腺疾病患者,T3明显下降,rT3则增高,随病情加重而下降。通过T3、T4、rT3测定,可了解机体自身保护系统功能状况,这对研究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肝病时T3、T4均可降低,肝硬化状态下最明显。

肾衰状态下、糖尿病及一些传染病均可使T3、T4下降。

甲状腺素

(T4)

4.5-0.9ug/dl

T4为体内主要甲状腺激素,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增高见于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早期、误食动物甲状腺时。

减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机能减退,且T4降低先于T3,TSH增高。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先天性TBG减少症、甲状腺缺乏、先天发育不良、甲状腺全切等血中T4降低。

反T3

(rT3)

0.5-.5nmol/l

甲亢的诊断:血循环中rT3浓度增高,诊断率达00%,比T3、T4灵敏。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效观察:在甲亢治疗中T3下降较快,而rT3下降较慢,当rT3、T4均低于正常,表明用药过量。

甲低的诊断和替代治疗观察:对轻型及亚临床型甲低的诊断中,rT3的价值优于T3、T4。甲低时,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低后恢复的顺序为:T3、rT3、T4、TSH,故rT3的测定结合T3、T4值可判断疗效。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rT3值对潜在性或早期甲低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急性心梗、肝硬化、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胃癌等,血清rT3均明显升高,T3、T3/rT3比值明显下降,病情越重越明显。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60%

阳性见于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原发性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某些非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微粒

体抗体(Tm)

60%

同上,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同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甲状旁腺素

(PTH)

.8-7.63pmol/L

甲状旁腺功能、钙磷代谢研究

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

U/L

BALP活性与活性成骨细胞的数量成正比,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数量的专一标志物。BALP活力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与骨皮质的密度呈负相关。

用于亚临床佝偻病、骨代谢障碍及高转化骨质疏松的诊断

指导补钙或维生素D治疗

BALP活性的检测以及动态观察可为骨代谢异常疾病早诊、疗效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睾酮(T)

青春期前:0-45ng/dl

成男:

-ng/dl

成女:4-00ng/dl

增高: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真性性早熟(±60ng/dl)、男性假两性畸形(62±3.9ng/dl:基础状态)、皮质醇增多症、女性男性肿瘤、女性特发性多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注射睾酮或促性腺激素、肥胖及中晚期妊娠。

降低:男性性功能低下、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垂体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50%)、阳痿、骨质疏松症、垂体性矮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高PRL血症等。

雌二醇

(E2)

男:0-70pg/ml

女:滤泡期23.8-.2pg/ml,排卵期26.3-.5pg/ml,黄体期8.4-28.pg/ml绝经期后0-3pg/ml,妊娠期pg/ml,青春期前0-pg/ml

增高:多胎妊娠、糖尿病孕妇(个别E2正常)、肝硬变、卵巢癌、乳腺癌、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正常妊娠、肥胖男子、吸烟男子。

降低:垂体卵巢性不孕、葡萄胎、皮质醇增多症、垂体卵巢性闭经、卵巢囊肿、无脑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孕酮(P)

男:0-.26ng/ml女:滤泡期0.-.65ng/ml,排卵期0.-.65ng/ml,黄体期2.37-30.9ng/ml,绝经期后0.0-.6ng/ml,青春期前0-0.70ng/ml

增高:妊娠周增加,35周为高峰,达80-ug/l.。葡萄胎比正常妊娠高,糖尿病孕妇、妊娠毒血症多数增高、轻度妊高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卵巢脂肪样瘤等。

降低:有先兆流产、绒毛膜上皮癌、严重妊娠毒血症或妊高症、黄体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死胎之可能。

黄体生成素(LH)

男:0-25mIU/ml女:滤泡期0-38,排卵期50-50黄体期0-25,绝经期0-2mIU/ml

增高:睾丸精原细胞癌、细精管发育障碍、性腺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完全性性早熟、巨细胞退行性肺癌、异位性腺样物质分泌。

降低:继发性下丘脑-垂体病变、性早熟儿童、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治疗后。

卵泡生成素(FSH)

男:0-20mIU/ml女:滤泡期0-20mIU/ml,排卵高峰4-32mIU/ml,黄体期0-3mIU/ml,绝经期后40-mIU/ml,青春期前0-0.52mIU/ml

意义同上。血清LH和FSH是鉴别卵巢性闭经与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的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低LH(5mIU/ml〉比较可靠地指示GTH功能不足,而高FSH(40mIU/ml)比较可靠地指示卵巢功能衰竭,如FSH在5-30mIU/ml之间,指示卵巢有滤泡存在,如高于40mIU/ml,则卵巢滤泡已耗竭,如高FSH又高LH,则卵巢功能衰竭已非常肯定。计算血清中LH/FSH比值,如2,可以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闭经妇女如FSH、LH均为异常低值或FSH在正常下限,LH为异常低值,可以诊断为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LH、FSH与E2配合可以预测排卵期,对确定授精时间十分重要。

垂体泌乳素(PRL)

男:0-20mIU/ml女:2-25mIU/ml青春期前:0-20mIU/ml

增高:下丘脑病变、垂体柄切断后、垂体疾病、内分泌疾病、泌乳素瘤、胸壁病变、胸腔手术、药物影响、肾功能衰竭、生理月经期及泌乳期、溢乳综合征、闭经、高PRL血症。

降低:垂体功能减退、单纯性PRL分泌缺乏症、原发不孕症、席汉氏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皮质醇

(COR)

上午5-8时:

3.5-20ug/dl(多数人抽血时间)

午夜:

0.2-0.8ug/d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单纯性肥胖、皮质醇增多症、重创伤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癌、脑血管意外、异位产生ACTH肿瘤、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妊娠、服用避孕药后。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慢性肾上腺皮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皮质醇治疗后(8年,低至0.5±0.3ug/dl)、服用苯妥英钠、水杨酸药物后等。

内皮素

(ET-)

43.2-58.4pg/ml

ET-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对离体动脉尤其冠状动脉具有强大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病人ET-明显升高,且与受累血管数正相关。心肌缺血和梗死血浆ET-升高

8.血气分析项目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血液酸碱度(PH)

7.35-7.45

(动脉血)

增高(PH7.45):碱血症。减低(PH7.35):酸血症。

注: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失衡,单凭PH值不能区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失衡。

二氧化碳分压(PCO2)

35.0-45.0mmHg

(动脉血)

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张力。

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见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呼吸代偿后。

减低:示肺通气过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呼吸代偿后

氧分压

(PO2)

75.0-00.0mmHg

(动脉血)

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氧气所产生的张力。

减低:氧分压低于55mmHg说明有呼吸衰竭存在。

二氧化碳总量(TCO2)

23.0-27.0mmol/L

(动脉血)

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受代谢和呼吸双重因素的影响,其意义与二氧化碳结合力相同。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22.0-32.0mmol/L

(动脉血)

示来自HCO2-和H2CO2二者所含CO2总量,它基本上代表了血浆中碱储备的情况。受代谢和呼吸双重因素的影响。其数值减少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增加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如无呼吸性因素的影响,其数值则表示血中HCO2-的量。

标准碳酸氢根(SB)

2.3-24.8mmol/L

(动脉血)

SB是指在体温37℃、PCO2为40mmHg、Hb在00%氧饱和条件下所测HCO3的含量。它主要反映代谢因素。增高示代谢性碱中毒,减低示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根(AB)

2.4-27.3mmol/L

(动脉血)

AB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取血分离血浆测得的HCO3实际含量。

正常人:AB=SB。如果: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为呼吸性碱中毒。AB、SB均低于正常,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AB、SB均高于正常,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

缓冲碱

(BB)

45-55mmol/L

(动脉血)

BB是全血中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它有血浆缓冲碱(BBp)、全血缓冲碱(BBb)、细胞外液缓冲碱(BBecf)和正常缓冲碱(NBB)四种形式。正常情况下BBp=NBB,如果BBpNBB,表示代谢性碱中毒,如果BBpNBB,表示代谢性酸中毒。由于BB不仅受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还受呼吸因素及电解质影响,因此,目前认为,它不能确切反映代谢酸碱内稳情况。

碱剩余(BE)

0±3(动脉血)

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一升全血或血浆滴定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量。如果用酸滴定,说明碱剩余,用正值表示,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如果用碱滴定,说明碱缺失,用负值表示,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是,由于肾脏的代偿作用,BE也可增加或减少。BE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

氧饱和度(O2SAT)

9.9-99.0%

(动脉血)

SatO2是指在一定氧分压下,氧合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它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合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受氧分压和PH值的影响。

阴离子间隙

(AnGap)

8-6mmol/L(动脉血)

AG是指血清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现多采用以下简化公式:AG(mmol/L)=Na+-(Cl-+HCO3)。AG是近年来评价体液酸碱状况一项重要指标,它可鉴别不同类型的酸中毒,并对许多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9.血细胞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测项目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计数(RBC)

男:4-5.5E2/L

女:3.5-5E2/L

新生儿:

6-7E2/L

生理性增加: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B)

男:20-60g/L

女:0-50g/L

新生儿:

70-g/L

临床意义基本同RBC,但HB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某些贫血,由于单个RBC所含HB量不同,HB减少与RBC减少程度不成比例,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0E9/L

儿童:5-2E9/L

新生儿:

5-20E9/L

增加:生理性: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红细胞压积(HCT)

男:0.42-0.49L/L

女:0.37-0.43L/L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

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性粒细胞(N)

0.50-0.70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

减少: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

淋巴细胞

(L)

0.20-0.40

增加:相对增多、某些传染病及恢复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相对减少。

单核细胞

(M)

0.0-0.07

增加: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嗜酸性细胞(E)

0.-0.05

增加: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术后、烧伤。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细胞(B)

0-0.0

增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中毒。

减少: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成人:0.-0.05

新生儿:0.02-0.06

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

减少:再障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LE)

阴性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未找到狼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诊断,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4.9%

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的指标,增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RDW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0-5mm/h

女:0-20mm/h

增快:生理性: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个月病理性: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

减慢:可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

红细胞平均值(MCH、MCV、MCHC)

MCV:80-92fl

MCH:27-3pg

MCHC:-g/L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对确定贫血的病因有帮助。

红细胞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三项目计算出来的,三项测定的影响因素会影响平均值的准确性。由于同时存在大、小细胞会得出正常MCV,分析仪还会将大血小板误判为红细胞使MCV偏低,而串钱状红细胞则因仪器计数偏低使MCV偏高。

可以用公式“MCV-5×Hb-RBC-3.4”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前者为正数,后者为负数。

血小板计数

(PLT)

00-×E9/L

PLT低于参考值下限易发生出血,<50×09/L易在外伤和手术时出血,<20×09/L会发生自发性出血。出血的可能性还与血小板年龄有关,新生血小板(如血小板破坏增加的疾病、化疗等致骨髓抑制的恢复期)功能优于老化血小板(如血小板生成减少),在血小板破坏性疾病中,PLT<0×09/L才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5.5%-8.%

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参数。

增大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0-3.0fl

临床意义应结合PLT的变化来考虑,因为二者呈非线性负相关。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标。血栓性疾病时MPV也增高。

血小板与大细胞比值

(P-LCR)

0.30-0.

同PLT

红细胞血型

(BG)

(试管法)

ABO血型鉴定的应用价值有:()在输血中寻找合适供体,(2)皮肤及肾移植中的供体选择,(3)不孕症及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研究,(4)亲子鉴定、法医鉴定。

血液寄生虫

(涂片染色法)

主要检查疟原虫、微丝幼、回归热螺旋体、黑热病利-朵氏体、弓形虫

骨髓涂片检查

增生度:活跃

粒:红=2-4:

巨核细胞7-35/片

无异常细胞和血液寄生虫

检查骨髓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造血功能,确诊、协断或鉴诊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主要包括:再障、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各种溶贫、MDS、ITP、传单、白血病、低增生型白血病、原性性巨球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组、白细胞减少和缺乏、嗜血细胞综合征、类白血病。

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POX)、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酶(NAP)、糖原染色(PAS)、非特异酯酶染色(α-NAE)、铁染色(正常:内铁>5%,外铁+)

.尿液、体液检测项目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释

尿颜色

淡黄色

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红色尿见于血尿,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见于血红蛋白尿,乳白色尿见于乳糜尿、脓尿。

尿透明度

透明

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尿比重

(SG)

成人:.-.

新生儿:.-.

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尿PH

5.4-8.4

肉食者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可致碱性,酸中毒及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可呈酸性。

尿蛋白

(PRO)

阴性

<0.3g/L

轻度蛋白尿(0.3-3g/L),可见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孟肾炎、体位性蛋白尿。

中度蛋白尿(3-20g/L),可见于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

重度蛋白尿(>20g/L),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尿葡萄糖

(GLU)

阴性

阳性分6级,GLU<5,5,30,60,>0mmol/L,分别相当于痕量,+,++,+++,++++。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液、精神激动。

尿隐血试验

阴性

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时称血尿,不能称隐血。

尿隐血呈阳性,见于血型不合时的输血、严重烧伤或感染、恶性疟疾、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所致炎症。各种溶贫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及过敏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发作期可呈阳性。

尿胆原

(URO)

阴性

阴性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

阳性分6级,见于溶血性黄疸、恶性患疾及肝实质性病变等。

尿酮体

(KET)

阴性

阳性分6级,严重未治性糖尿酸中毒患者酮体可呈强阳性,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尿亚硝酸盐

(NIT)

阴性

阳性见于尿含G-菌,阴性并不表示尿中不含菌。例如,尿中细菌不产亚硝酸盐还原酶或者存在于膀胱中时间长已将尿中的亚硝酸盐大部分还原,或者膳食缺乏亚硝酸盐。

尿白细胞

(LEU)

阴性

正常尿标本通常阴性,痕量结果示可疑,重复测定结果为痕量则有临床意义,阳性结果分3级。

尿红细胞

(BLD)

阴性

该测定对血红蛋白高度敏感,50-μg/L血红蛋白相当于5-5个红细胞/μl。

尿本周氏蛋白定性

阴性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样变、慢性肾孟肾炎及恶性淋巴瘤病人亦可出现阳性。

乳糜尿检查

阴性

乳糜尿多因丝虫或其它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破裂而形成。

尿HCG定性

阴性

妇女正常妊娠后超过月经期5-4天后呈阳性反应,其后阳性率逐渐增高,50-70天后达高峰,妊娠20天后阳率降低。

流产后或死胎后很快转为阴性,但如果子宫尚有胎盘组织存活,仍可呈阳性反应。

子宫外孕可呈阳性,阳性率约为60%。

绒毛膜上皮瘤、葡萄状胎块或睾丸畸胎瘤时亦可呈阳性。

血/尿

HCG定量

0IU/L

(IRF)

.鉴别正常与异常妊娠:妊娠期间HCG变化呈双峰曲线,根据正常的HCG浓度变化,若第一次HCG在正常范围内,79%的人可妊娠足月,若第一次HCG低于正常,92%妊娠失败。

2.流产的诊断及治疗:不完全流产,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残存,HCG定性为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可阴性,如HCG在IU/L以下,并逐渐下降,则有流产或死胎可能;当降到IU/L,则难免流产,如尿中HCG不断下降,表示保胎无效。产后4天或流产术后3天,血清HCG应恢复正常。

3.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男性睾丸畸胎瘤时,尿HCG含量很高,可达0万到数百万国际单位。

4.其它妊娠毒血症时HCG变化不一,往往偏高;多胎妊娠HCG含量增高。

小时尿沉渣计数

RBC男:3万/L

女:4万/L

WBC男:7万/L

女:0万/L

管型:万/L

WBC增高:化脓性炎症、肾孟肾炎。

RBC增高: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恶性肿瘤。

管型:透明管型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提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型提示肾单位淤滞现象,脂肪管型提示慢性肾炎,蜡样管型提示严重慢性肾疾病,见于肾小球肾炎、肾淀粉样变。肾衰竭管型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

大便理学检查

黄、软便

灰白色便见于钡餐后、服用矽酸铝、阻塞性黄疸,绿色便见于食用叶绿素、婴儿腹泻,红色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酱色便见于食用大量巧克力,阿米巴痢疾,米泔样便见于霍乱,粘液便见于肠炎、菌痢、顽固性便秘,柏油色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显微镜检查

细菌性痢疾、肠炎可见大量RBC、WBC,找到虫卵可确定寄生虫感染

大便隐血试验(OBTest)

阴性

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如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肠结核、伤寒、钩虫病等,假阳性见于肉食、服用铁剂者。

细菌性阴道病检验

PH=4.7

氨味试验:阴性

线索细胞:阴性

涂片染色中发现线索细胞,PH>=4.7,氨味试验阳性者,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精液常规

评价男性生育功能,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白带常规

了解阴道清洁度、辅助诊断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胸/腹水常规

辅助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

脑脊液常规

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器质性病变均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变化

前列腺液常规

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脑脊液蛋白

50-mg/L

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0,偶可达0;浆液性脑膜炎-;脑炎-0;癫痫-0;神经梅毒-;多发性硬化病-;脊髓肿瘤-00;脑瘤50-0;脑脓肿-0;脑出血-。

脑脊液氯化物

20-32mmol/L

正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

减低见于结核性、化脓性、霉菌性、梅毒性脑炎或脑出血等。

脑脊液葡萄糖

.5-4.5mmol/L

增高: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脑水肿、脑出血、糖尿病、尿毒症等

减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2.细菌学检验项目

项目

送检指症

标本采集方法

常见致病菌及结果解释

血液

骨髓

(bloodandbonemarrow)

发热、皮疹、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神志昏迷或休克、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损伤性疾病、肝病、血液病及肿瘤、艾滋病、呼吸道感染或衰竭、长期输液或导管介入、血透等

采血时间应在疾病早期、高热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最好连续采血3-4次,可提高检出率。已用药且不能停药的患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血量成人5-0ml,婴幼儿-5ml,骨髓-2ml,培养基与标本比例0:。

血液出现细菌依程度不同分为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细菌侵入骨髓时可致严重骨髓炎。常见致病菌包括金葡、表葡、草绿色链球菌、肺链、肠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脑膜炎球菌、卡他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粪便

(stool)

急慢性腹泻、无痛性大量水样便或米泔样便、先吐后泻、抗生素治疗后腹泻

腹泻病人尽量在急性期(3天)内、用药前采集新鲜异常标本(脓血、粘液、糊状、米泔样等)及时送检,不能立即送检的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磷酸甘油中保存送检。

正常肠道中细菌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一般为非致病菌。常见致病菌为金葡、厌氧链球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伤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致病大肠杆菌、产气单胞菌、弧菌属等。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通常取鼻咽喉试子)

(respiratorytractspecimens)

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热、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炎、肺脓肿等

痰取晨痰,咳痰前充分嗽口,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鼻咽喉试子取样部位应准确,反复涂抹数次,避免触及口腔、舌粘膜和唾液;疑似白喉取假膜边缘部的分泌物;疑似麻风取鼻粘膜标本;扁桃体标本取扁桃体小窝。

正常人上呼吸道有许多细菌,一般不致病,而下呼吸道基本无菌。该检查对呼吸系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常见致病菌为肺链、金葡、奴卡菌、化脓链球菌、酵母样真菌、白喉杆菌、卡他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假单胞菌

脓汁和创伤标本

(abscessandwoundspecimens)

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化脓性疾病、细菌性结膜炎、脓肿创伤感染、术后伤口感染、导管感染等。

用药前采集标本。开放性感染和已经破溃的化脓病灶,先用无菌盐水冲冼表面,再用预先湿润的棉试子采取脓液或病灶深部分泌物。闭锁性脓肿,穿刺或切开抽取脓汁。

炎症、脓肿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并伴WBC增多、贫血、水肿等。常见病菌为金葡、化脓链球菌、肺链、肠球菌、干燥球菌、破伤风、炭疽、产气荚膜、卡他、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铜绿、变形、产气肠杆菌、肠杆菌

脑脊液

(cerebrospinalfluid)

败血症致脑膜炎,感染扩散(中耳炎、鼻旁窦炎等)致脑膜炎,不明原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强直和反身增强,等。

用“腰穿法”采集第一管脑脊液3-5ml,放入无菌试管(不加抗凝剂和防腐剂),尽快送检,送检时注意保温(25-37℃)。

正常脑脊液无菌,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链、肠球菌、产核素斯特菌、新隐、脑膜炎、卡他、流感、大肠、假单胞、肺炎、黄杆菌

胆汁及穿刺液

(bileandaspirate)

腹痛、胆绞痛、上腹部胀痛、黄疸伴高热及寒战,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重症胆管炎

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标本,一般在抗菌素使用前或后-2天采集,用穿刺法或外科手术采集标本。

常见病菌包括肠球菌、厌氧菌、葡萄球菌、大肠、肺炎、变形、假单胞菌、伤寒、产碱、气单胞菌

胸水

(hydrothorax)

胸痛及发热、胸腔积液、胸膜炎

临床医生行穿刺术抽取标本,置于含/0量培养基或无菌试管内,充分混匀后,立即送,一般在抗菌素使用前或后-2天采集。

在渗出性胸水中,最常见为结核菌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其次为化脓性胸膜炎,炎症来自邻近器官炎症性病变的漫延或外源污染,军团菌、需氧厌氧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或真菌等其它微生物感染也常检出。

腹水

(ascites)

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腹痛、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同胸水

细菌性胸水主要见于腹膜炎、横膈膜下脓疡、腹腔内脓疡,引起腹膜炎细菌有结核菌、肺链、淋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铜绿、大肠、变形、克雷伯菌、沙雷菌等。

生殖道标本

(genitaltractspecimens)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粘膜受损,男性: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分泌物增多等。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性状异常,下腹疼痛、阴道出血、外阴瘙痒、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急性子宫颈炎、盆腔炎,等。

男性尿道口用无菌棉试子(预先湿润)从尿道口取分泌物送检,前列腺液用按摩采集。女性分泌物用无菌棉试子插入宫颈管2cm采取,或用去针头注射器吸取;宫腔内容物可用穿刺或插管抽取。标本置无菌试管内尽快送检。

正常人内生殖道无菌,外生殖道和尿道口有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存在。生殖系感染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常见的有淋菌、杜克嗜血杆菌(软性下疳)、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包皮炎和前列腺炎)、加特纳菌(细菌性阴道病)、厌氧菌(盆腔感染)、阴道念珠菌、梅毒螺旋体、Uu+Mh+Mg(非淋菌性尿道炎)、HSV-2(生殖道疱疹)。

尿液

(urine)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尿道脓性分泌物,发热,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结核,前列腺增生,无症状菌尿

用药前取晨起第一次尿送检(导尿或中段尿),应严格无菌操作,采集后尽快送检,容器内不得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正常人尿液无菌。病原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中,60-80%是大肠杆菌,其它有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卡他、枸椽酸杆菌、产碱、不动、嗜麦芽、布鲁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少见。

β-内酰胺酶

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断裂而失去抗菌活性。产β-内酰胺酶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弗劳地菌、铜绿菌等,其对第三代头孢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抗生素敏感试验

敏感:表示被测菌引起的感染,除禁忌症外,可用该抗生素常用剂量而达到治疗目的。中介:被测菌可通过提高剂量而受到抑制。耐药:被测菌不被常用剂量抑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zz/11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