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胃寒散治疗脾胃虚寒性胃炎,总有效率达
2022-6-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翔
笔者自年起,应用胃寒散治疗脾胃虚寒性胃炎,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76岁,病程6个月~36年。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41例,萎缩性胃炎19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胃镜检查参照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病理组编著的《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例》。
1.3临床辨证本组所选择的病例均经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
1.4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应用自拟胃寒散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
附子6g,肉桂4g,干姜10g,苍术10g,厚朴6g,白芍15g,红花10g,延胡索12g,枳壳10g,吴茱萸10g,黄芪12g。
服法:
上药共为细末,装包,每包4g,每次1包,每日服2次。或煎服,日1剂。
以1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服1~3个疗程。
2结果分析
2.1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
2.2结果60例中,显效47例,占78%;有效13例,占22%;无效0,总有效率达%。
停药后,由于不注意饮食,复发16例,但经再次治疗,均消除临床症状,并嘱其注意护胃,胃之病,三分治疗,七分防护,只要能坚持很好保养,则易治,少复发。
2.3李某,男性,42岁,农民,年5月16日初诊。患者患慢性浅表性胃炎8年,平素胃脘寒凉,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每当发病时,以中西医治疗,药后临床症状时有缓解,但始终未能根治。曾于年11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为浅表性胃炎。本次发病,因劳动后吃生冷食物而症状加重,刻下症见胃脘痞满胀痛,嗳气泛酸,纳差,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宜温中健脾散寒,理气化瘀止痛。应用胃寒散基本方,加海螵蛸12g,川贝母3g,炙甘草9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为巩固疗效,改上方为散剂,每次6g,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续服用2个疗程,并嘱其平时注意饮食,防止劳累。当服药2个疗程后,胃病再未发生,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停药。随访3年未复发。
3讨论
祖国医学一般将“慢性胃炎”归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胃脘胀”范畴。根据病因病机,在临床上有寒热虚实及在气和在血之分。中医认为,脾主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