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乳糖不耐受喝奶的必须看一看
2017-10-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很多人都经历过如此事情,突然某一阵喝牛奶开始拉肚子,开始还以为是对牛奶过敏了,但喝酸奶就没事,这其实是因为乳糖酶缺乏而引起的乳糖不耐受,亚洲人体现最明显。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导致乳糖不耐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乳糖酶,即肠道对乳糖消化障碍而导致肠道症状如肠胀气,肠痉挛或者腹泻等。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来说,乳糖酶在2岁以前可维持较高活性,大多数人的乳糖酶活性持续至2-15岁,然后逐渐下降至成年人的水平,大约为正常婴儿酶活性水平的10%。然而目前只在部分人类身上发现,乳糖酶可保持活性至成年甚至终生。人类祖先的乳糖酶最初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没有持续性的,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动物被驯养为家畜,人们采集动物乳汁饮用或制成奶制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人类对饮食习惯不断适应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压力而获得乳糖酶活性的持续性;由于不同的饮食环境及习惯的不同,乳糖不耐受也存在由遗传决定的种族差异,白种人特别是北欧人群发生率明显要低,如北欧2%-15%、中欧9%-23%、美国白种人6%-22%,印度北方20%-30%,而在亚洲患病率可达95%~%。
乳糖不耐受在肠道中发生了什么
在人体的肠道有无数帮助分解食物的酶,其中乳糖酶在小肠黏膜双糖酶中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最易受损,恢复也最慢,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乳糖被乳糖酶水解为半乳糖及葡萄糖后被机体吸收。当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或酶活性降低,乳糖无法被分解,滞留在肠道中,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成乳酸和CO2等气体,由于渗透压改变,导致大量水分进入肠腔,引起肠胀气、肠痉挛、腹泻等症状。
乳糖的作用有哪些
乳糖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在人乳中约含7%,是母乳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为机体提供能量;
乳糖促进机体对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乳糖被分解后的半乳糖还是婴儿脑发育的必需物质。
婴幼儿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我国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国3~5岁、7~8岁和11~13岁儿童中,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而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
婴幼儿以继发于肠道感染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更为常见,而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乳糖不耐受最为常见,轮状病毒不仅破坏肠黏膜,减少乳糖酶的分泌,还直接作用乳糖酶使其破坏分解,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长久不愈,这就是为什么以母乳或者奶粉为主食的儿童一旦腹泻,会较长时间也不好转。
乳糖不耐受主要症状及影响
婴幼儿常见症状为腹泻,典型大便为黄色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年长儿以腹部不适,腹胀为多见。去乳糖饮食后数天腹泻症状消失。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引起腹泻,母乳或者奶粉为主食的儿童一旦腹泻,会较长时间也不好转,往往需要换用无乳糖奶粉后,腹泻才能慢慢好转。
未被酶水解的乳糖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引起腹部症状外,其毒性代谢产物(如甲酸、乙醛、乙醇、短链脂肪酸、肽类毒素等)通过改变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机制,致使患者出现全身的症状,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口腔溃疡、心律失常、肌肉和关节疼痛、尿频、各种过敏反应如湿疹、哮喘。
乳糖酶缺乏还影响小肠组织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儿童缺钙或佝偻病。
乳糖不耐受的治疗
(1)减少或避免食用奶制品,或换用无乳糖、低乳糖奶。而以谷物类,豆奶或豆类食品以及肉类等不含乳糖食物为主食。
(2)益生菌:多种益生菌与乳糖酶有关,乳酸菌可产生乳糖酶,对于乳糖不耐受治疗有良好效果;还可以食用“酸奶”,其中含有高数量的活性乳酸杆菌,也是人体重要的益生菌来源。
(3)羊奶:羊奶中乳糖的颗粒小,容易被分解,加之羊奶中含有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能够分解羊奶中的乳糖,故中国人饮用羊奶不会发生乳糖不耐症和过敏反应。
说到温补,羊奶通常都是人们心中第一个联想到的最佳食品。有中医认为,羊奶味甘,性温,入肝、胃、心、肾经,有温润补虚养血的良好效果。所以冬季适当饮用羊奶可以起到良好的温补作用。羊奶中含有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该因子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修复胃肠道及呼吸道黏膜,能在冬季及雾霾天气有效预防和减轻支气管炎等冬季多发疾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小助手。而且羊奶中含有全面丰富的维生素可以用以冬季的温补。经研究证明,羊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含量均可满足宝宝在冬季的摄取需要。而且羊奶较牛奶而言更富有营养,羊奶中含有比牛奶更加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等成分,其维生素A是牛奶3.5倍,维生素B1和B2是牛奶的1.3倍。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算得上是为冬季抗寒做好充分的准备。因市面上鲜羊奶的销售较少,所以建议妈妈们可以选择羊奶粉给宝宝食用。妈妈给宝宝选择天赋宝儿绵羊奶有较好的滋补作用,还可以帮助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黏膜细胞修复,提高人体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