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综合学习第九周徐默

2018-8-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课代表寄语

一个人要想成功.只靠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只要努力和坚持在一起.大胆的向前走.才可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成功.虽然想要通过执业药师考试并不简单.即使它再难.不也还有那百分之十几的人通过了吗?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坚持学习.争取冲到那百分之十几的胜利者队伍中去!

今天学习第七章重点比较散,跟着老师把重点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反复几遍就记住了.学好这章.我们自己都会看化验单了.我们继续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参考值(RBC).

男:(4.0-5.5)×/L.女:(3.5-5.0)×/L

新生儿:(6.0-7.0)×/L.婴儿:(5.2-7.0)×/L.

儿童:(4.2-5.2)×/L

2.血红蛋白(Hb)男性:-g/L女性:-g/L

轻度贫血:Hb量在>9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3.临床意义.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血液浓缩所致.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②.病里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③.真性红细胞增多: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记住就是贫血)

1.丢失过多:常由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2、生成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血液中有形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重要防线

1.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成人末梢血:(4.0~10.0)×/L成人静脉血(3.5-10.0)×/L

新生儿:(15.0-20.0)×/L6个月-2岁(11.0-12.0)×/L

2.白细胞分类(联想记忆)

⑴.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中毒.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

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感冒)、寄生虫感染(疟疾)

②物理化学损害.血液病.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⑵.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寄生虫.(虫子酸过敏)药物:头孢类抗生素等.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大创伤.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⑶.嗜酸性碱细胞增多:血液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某些是转移癌

嗜酸性碱细胞减少:激素使用等,无临床意义

⑷.淋巴细胞增多:传染病(病毒.结核)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血液病(白血病).其他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⑸.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长期慢性炎症)

五种细胞协调作战.共同歼敌-细菌.病毒.寄生虫

血小板计数

1.血小板计数参考值:(~)×/L

2.血小板数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

血小板数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造血功能损伤(再障、白血病)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体外循环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④.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磺胺药.氯霉素.甲砜霉素.阿司匹林.噻氯匹定.阿加曲班.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葵钠.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等

红细胞沉降率

1.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

2.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3.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增快:

①.炎症.结核病.急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是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高球蛋白血症.贫血.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高胆固醇血症.

尿常规

酸碱度增高:疾病:碱中毒.常见于频繁呕吐.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药物: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增高

酸碱度降低:疾病:酸中毒.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等

药物: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降

尿比重(SG)增高:多见于高热.心力衰竭.糖尿病等

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等

尿蛋白(PRO):阴性(-)定量:mg/L.mg/24h尿.肾损害(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溢出性.组织性.假性.药物性)

尿隐血(BLD

1.尿血红蛋白阳性:红细胞被大量破坏.阿司匹林.磺胺类.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

2.尿肌红蛋白阳性:肌肉损伤(少).酒精.药物(两性霉素B.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

尿沉渣白细胞(LEU):阴性(-)超过5个.说明尿路感染

尿沉渣管型:如有:则肾脏损害.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

药物: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顺铂等

尿沉渣结晶: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结晶尿

尿葡萄糖:阳性+血糖.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

阳性+血糖正常:提示肾脏损害.假性糖尿:指尿液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引起尿糖定性出现阳性反应.如含维生素C.尿酸.阿司匹林.异烟肼

尿胆红素BIL.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或胆道阻塞性黄疸(肝胆有问题)

胆红素为人体垃圾.正常经肝代谢.由胆入肠道→体外

尿酮体(KET):阳性:提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呕吐.腹泻.重度营养不良

尿肌酐: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尿尿酸:痛风等

尿淀粉酶;胰腺炎等

粪常规检查

粪外观

1.药物影响:

①.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呈无光泽的灰黑色.

②.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③.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

④.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

⑤.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

⑥.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⑦.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2.临床意义

①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

②大量黄绿色稀便并含膜状物-伪膜性肠炎

③.大量稀水便.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④.脓血便—细菌性痢疾(以脓为主)、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

⑤.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⑥.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⑦.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50ml)黑色有光泽⑧.白陶土便——阻塞性黄疸.胆结石

粪隐血阳性:常见消化道感染.粪胆元粪胆元阳性:黄疸

粪便C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肠道炎症(细菌性痢疾)红细胞: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阿米巴痢疾)

上皮细胞: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

肝功能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①正常值参考范围均为成人<40U/L速率法

②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指标升高.反应这些部位的损伤.尤其是肝胆.

③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AST/ALT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

③使用肝毒性药物(氯丙嗪.异烟肼.利福平.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等)可使二者均升高: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他汀类调血脂药等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GGT升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可导致ALP升高.

总胆红素(STB或Tbil)

新生儿0~1天34~μmol/L1~2天~μmol/L3~5天68~μmol/L

成人总胆红素(STB或Tbil):3.4~17.1μmol/L

结合胆红素(CB或Dbil):0~6.8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或Ibil):1.7~10.2μmol/

肾功能检查

血清尿素氮(BUN):

成人:3.2~7.1mmol/L.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因此.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测定指标.

血肌酐(Cr):

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血肌酐浓度就会上升

增高:见于各种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

其他常用血生化指标

淀粉酶1.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淀粉酶降低.肝癌、肝硬化.糖尿病

磷酸激酶(CK/CPK)男性:25~U/L女性:25~U/L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脑梗死诊断指标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联合应用可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CK升高

血尿酸:增高:痛风.甲亢.高嘌呤高木醇饮食.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

血糖(Glu):空腹血糖:3.9~6.1mmoL/L(70~mg/dl)

餐后2h血糖:7.8mmoL/L(mg/dl)

增高.糖尿病.肾皮亢.甲亢.腺垂体亢进(肢端肥大).巨人症.胰高血糖素瘤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利尿剂(噻嗪)

糖化血红蛋白(HbAIc)4.8%-6.0%.反映测定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用药的疗效观察

总胆固醇(TC)<5.2mmol/L.三酰甘油(TG)0.56~1.70mmol/L.

升高—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降低—甲亢.严重肝脏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2.1-3.1mmol/L.升高——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降低——严重肝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DL)1.2~1.65mmol/L越高越好;降低.提示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乙型肝炎血凊免疫学检查

1.表面抗原(HBsAg).“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表明体内有病毒存在.

2.表面抗体(抗-HBs、HBsAb)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3.e抗原(HBeAg)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其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增殖.有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4.e抗体(抗-HBe、HBeAb)e抗体是e抗原的对应抗体.非中和抗体(没有保护作用).不能抑制HBV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

5.核心抗体(抗-HBc、HBcAb)非保护性抗体.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项指标.IgM型阳性:复制活跃.有强传染性;IgG型阳性:既往感染过HBV

大三阳(1/3/5阳性)(感染病毒,并高度活跃、复制).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小三阳(1/4/5阳性).感染病毒,复制力减少.

①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②乙肝病毒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努力的人生.人生在努力.拼搏的浆儿在划.我逆流向上.直接冲勇.相信自己.梦想就要实现.考友们加油吧

开心药师的理念:

实现药师梦想!学出自己的精彩!

开心药师,专注药师成长

中药

西药

ID:kxyaoshi长按左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zl/7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