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少与缺铁性贫血
2016-9-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铁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少的一种,铁缺少(iron deficiency,ID)可致使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被WHO、UNICEF肯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亦是我国主要公共营养问题。
据估计全球约有5亿~10亿人患铁缺少,其中约2/3为隐性铁缺少,即便是缺铁性贫血大多数亦为轻度贫血。孕妇是铁缺少的多发人群,我国中、晚期妊娠的孕妇铁缺少的得病率在50%左右。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状況的改良,得病率虽然逐年有所下落,但仍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1、铁缺少的缘由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铁缺少与以下因素有关:婴幼儿豢养不当,儿童与青少年的偏食和鼻出血,妇女月经量过量,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取不足特别是动物蛋白摄取较低,奶制品的饮用方式不当,屡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胃大部切除和钩虫感染等。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铁缺少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食品铁摄取不足
人体从食品中摄取的铁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这与多种缘由有关,如经济状况低下使含铁丰富的肉类食品摄取较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影响了摄取食品的种类,从而限制了含铁丰富的食品摄取等。另外,还有一个缘由是膳食铁生物利用率较低,食品中血红蛋白铁吸收率约20~25%,非血红蛋白铁吸收率约3~5%,不超过10%。谷类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茶和咖啡中的酚类化合物,和摄取过量的膳食纤维均会下降或干扰非血红蛋白铁吸收。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当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取量未相应增加,能致使机体相对铁缺少。如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育龄女性月经失血和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3)某些疾病引发
萎缩性胃炎、胃酸缺少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可影响铁吸收;腹泻或钩虫感染则增加了铁的消耗。
2、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
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粘膜和睑结膜苍白、肝轻度肿大等。症状常和贫血的严重程度相干,缺铁引发的贫血性心脏病较易发生左心心力衰竭。
(2)影响生长发育
包括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缺铁的幼儿可伴近期和远期神经功能和心理行动障碍,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学习记忆力下降。
(3)活动和劳动耐力下降
细胞内缺铁,影响肌肉组织的糖代谢使乳酸积聚和肌红蛋白量减少,使骨骼肌氧化代谢受影响。
(4)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落
特别多见于小儿,表现为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免疫功能下落,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受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吞噬功能有缺点。缺铁易发生感染,但也有认为缺铁患者补铁后感染反而增多。成人铁缺少容易致使疲劳、疲倦、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下降、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5)消化道改变
严重缺铁性贫血可致粘膜组织变化和组织营养障碍,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75%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胃炎表现,而正常人仅29%,可呈浅表性胃炎及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少。
(6)皮肤毛发变化
毛发干枯脱落,指(趾)甲缺少光泽、变薄、脆而易折断,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乃至凹下呈勺状(反甲),是严重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之一。这类体征现在很少见。
(7)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尤其是小儿,约1/3患者出现神经痛,周围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乃至误认为颅内肿瘤。有些铁缺少患者有异食癖,有嗜食泥土、墙泥、生米等怪癖,而在用铁剂医治后,这些怪癖的症状可以消失。异食癖不仅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之一,且又可使食品中铁吸收障碍,加重了缺铁性贫血。
(8)抗寒能力下降
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
(9)其他
缺铁性贫血也可致使月经紊乱,但是月经过量又是缺铁缘由,也可以是缺铁的后果,有时很难区分。大约1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机制不详,铁剂医治后可缩小,但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引发的脾肿大。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有梗塞感亦为缺铁的特殊症状之一。这类症状的产生大概与咽部粘膜萎缩有关,在我国很少见,但在北欧和英国的中年妇女患者中较多见。
3、诊断
机体铁缺少发展到贫血,经历三个阶段:储存铁缺少期,红细胞生成铁缺少期和缺铁性贫血。根据不同生化指标的改变,可以判断体内铁缺少的程度。
(1)诊断根据
铁缺少后,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下落,缺铁严重时血清铁(SI)、运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锌原卟啉(ZP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指标异常,反应了红细胞生成缺铁;IDA时,除以上指标改变外,红细胞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血红蛋白下降。临床上可选用上述适当指标来肯定缺铁及缺铁程度。
(2)诊断标准
铁缺少的诊断目标有2:①该病例贫血的性质是不是系缺铁性贫血;②病因诊断即寻引发缺铁性贫血的缘由。目前临床上对铁缺少的诊断已提出更高要求,不但需要对单纯性缺铁性贫血作出正确诊断,而且要求初期诊断即在未产生贫血前就作出诊断,并且要求对复合性贫血如慢性感染合并贫血,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或肝病的缺铁性贫血作出诊断。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男性Hbg/L,女性Hbg/L,孕妇Hbg/L;MCV80fl,MCH26pg,MCHCg/L;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铁(SI)10.7μmol/L,总铁结合力(TIBC)64.4μmol/L。
(4)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TS)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全血),(全血)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医治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少期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便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3.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的诊断标准符合储存铁缺少期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符合者便可诊断。
(1)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TS)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全血),或血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如在有合并症的情况下(感染、炎症、肿瘤等)需要测定红细胞呐碱性铁蛋白,小于6.5mg/细胞,始能诊断铁缺少,或借助骨髓铁染色显示骨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作为标准。
4、鉴别诊断
虽然多数贫血由缺铁引发,但由于贫血的本质是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因此能引发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和破坏过量或丢失的各种因素均会致贫血的产生。如维生素B12、叶酸或蛋白质缺少,慢性感染性疾病而至的贫血,血红蛋白异常而至的地中海贫血,造血功能不良而出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为此,应当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鉴别病因,作出准确诊断。
5、医治
(—)一般医治
对重症小儿宜加强护理,预防及医治各种感染。
(2)病因医治
尽量查明病因,针对病因医治。如医治钩虫病、溃疡病出血、妇女月经过量等。
(3)铁剂医治
硫酸亚铁,疗效好,经济。铁剂应与维生素C同服以增加铁的吸收。
(4)隐性铁缺少的初期医治
没有出现贫血症状者,如果在筛检中发现,应当及时给予补充铁剂,以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6、预防
(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指点人们科学、公道的膳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铁强化食品
近年来有很多国家在高危人群中采取铁强化食品(主要是谷类食品)来预防缺铁的产生。试行的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铁补充
对高危人群如婴幼儿、早产儿、孪生儿、妊娠妇女、胃切除者及反复献血者应预防铁缺少,可使用口服铁剂。
(4)提高食品铁的利用率
改进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增加铁的摄取和生物利用率,充足摄取参与红细胞生成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12等。
摄取富含铁的食品,主要有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等。
白癜风治疗药物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