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福庆保持医生的荣誉与尊严
2016-10-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国近代医学的开端起于西方传教士。一批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试图用一种宗教的方式接近中国人的内心。而我们本身的医学教育则在西医东渐的浪潮中艰难起步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医学教育家,颜福庆先生则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
颜福庆,字克卿,年7月28日出生在上海市江湾的一个清贫的基督教牧师家庭。在兄弟姐妹五人中,他排行第二。他八岁丧父,此后便过继给伯父颜永京家。颜永京是上海最早的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的创办人和首任院长。颜福庆的童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并在这里接受了最早的教育,颜永京崇尚西学,早年也留学美国,是最早将心理学介绍进中国的人,颜家的子弟逐个赴美留学,颜永京希望长子惠庆学医,他在信中写道,学医的前景非常广阔,不仅教会需要医生,中国的任何地方都需要医生,我相信你特别适合医生这项有益于人群的慈善的职业。但颜惠庆志不在此,做了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外交官,颜永京未了的心愿在嗣子颜福庆身上得以实现。
年,颜福庆从圣约翰医学院毕业,是中国第一代培养的本土西医。第二年,颜福庆报名赴南非当矿医为在那里开矿的华工治病。南非矿下的环境极其恶劣,颜福庆亲眼目睹自己的同胞不断遭受钩虫病,矽肺的威胁,却不得不为养家糊口继续卖命。颜福庆每天感同身受却无能为力,他为自己不能为人群服务深深烦恼。在南非的医疗实践中,颜福庆认识到了从事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他认识到自己的医学知识不是很扎实。所以他决定进一步深造。年,颜福庆考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插入二年级班。全班25名学生中,他是唯一的黄种人。年毕业时,他荣获耶鲁该年度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是第一个获得耶鲁医学博士的亚洲人。此后,颜福庆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研读,获热带病学学位证书。
年,学成归国的颜福医院,医院(医院的前身)院长胡美到码头迎接了他。一个细长的中国青年,穿一件较厚的美国大衣,当他从跳板上走向沿江大道时,他好像即属于这个环境,但又与它不同。这段文字是胡美第一次见到颜福庆的第一印象。当时这个美国人握着颜福庆的手说,你是上帝送给长沙的礼物。这里还没有一位真正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生。尽管雅礼医学的诊费明显低于中医,但主动求诊者不多。因为老百姓还不了解西医,医生的白大褂也常让人联想到中国人出殡时穿的丧服。中国人也向来没有把病人委托该陌生人的做法,生了病都是在家里治疗和护理。西医在国人看来,只是奇方异术和病笃乱投医的权宜之计。当硬邦邦的温度计塞进病人嘴里时,中国人还以为这是外国人在下毒。颜福庆在病人狐疑的阳光中主刀外科手术,他是左撇子,左右手都能开刀。一张纯粹的中国面孔也为他加分不少,颜福庆逐渐得到了当地的百姓信任和尊重。结果他开始被接到病人家里看病,长沙的学校也频频向他发出邀请,为学生们讲解医学知识。颜福庆说: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能为我的同胞服务,这太令人激动了,这儿的百姓对医生的需求太迫切了。
到年,颜福庆已在湖南行医5年了,他脱下了西装,穿起了长袍。因为西医见效快,而且诊费全免,老百姓自然乐意尝试。西医在湖南的局面逐渐打开。旧中国传染病频发,老百姓得了病就以为运气不好或沙土不服。颜福庆行医的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当时有的医学校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只是简单效仿外国,也不会考虑社会现状和民众的实际需求。而各种商业化的医学校培养的是一批批“江湖医生”。
20世纪初,西方医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知识为知识界和医学界普遍接受。医学被提升到与中国“人种”存亡相关地位,被看作是国家富强的条件,强国要强种,强种要强身,强身要强医,强医之首要在于医学之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颜福庆要按西方标准在湖南办一所医学院,他要改变中国医疗卫生的现有状况。而此时,医院和医学校也在考虑与中国政府合作办学的事宜提出与中国人办的医学院校合并,或与国立大学合办医学院。颜福庆看到,这是贫困的中国发展医学的绝好时机,是一项有利于中国医学未来发展的策略性计划。但让颜福庆没想的办学设想的实现竟得益于一次外出应诊。一天湖南都督谭延闿患上大叶性肺炎突发高烧,多位老中医诊治体温仍高达40度。谭延闿无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来了颜福庆。颜福庆只是简单测了体温,询问了病史,开了些西药便告辞了。第二天,谭延闿的高烧居然退了。在此之前,谭延闿一家都是深信中医中药的传统世家。而此事之后,谭延闿内心对西医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颜福庆借这个机会向谭延闿提出,雅礼会与湖南省政府合作在长沙办一所西式医学院的申请,竟获鼎力支持,定名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合约为期10年,期满可续订。合约送至北京立案,被批驳,理由是地方政府不得同外国团体缔约后经颜福庆、胡美二人进京,邀集在京湘籍人士30余名成立湖南育群学会,代表省方签约,合约才获批准
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成立,32岁的颜福庆任校长,胡美任教务长。“湘”是湖南的简称,“雅”则是指雅礼会。学校的建筑风格沿用中式,但内部设计和功能却又是西式的。医学院不设教堂,限制宗教课程,崇尚信教自由。建校初期每一届并没有多少学生,颜福庆就在大街上贴招生广告,或深入中学演讲。医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来找你的人都是很穷,衣服都是穿的破破烂烂的,都是生病生得简直是老弱残废的那种人来找你,你们对这种人要有爱心,要有愿意帮忙之心。你能够帮多少忙就要帮多少忙。有这种心就可以去学医。这段文字来源于湘雅早期的毕业生,美籍华裔内科学家张治道事后对颜福庆到他就读的中学的演讲的回忆。颜福庆为湘雅医学院制定的学制为七年,两年预科五年本科,其中实习一年,课程参照美国甲种医学院的科目。为了跟上国际医学技术的发展步伐,颜福庆规定湘雅采用英语教学。他教导学生天冷时只有搓热了手掌才能触摸患者的身体,询问病史时,无论多复杂,甚至抱怨都要耐心听完,决不可中途打断。他提出治学严谨,他认为医生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跟病人性命有关,所以必须严谨。在这样的氛围下,虽然早期的湘雅学生平均淘汰率高达70%,但在它的毕业生中却走出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照亮了20世纪中国医学的天空,赢得“南湘雅”的美誉。
颜福庆主张西医必须大众化,中国化,他做了一件大事。在年,颜福庆与卫生防疫学家伍连德共同筹建了中华医学会,由此将西医学传播的话语权从西方人手中夺了过来,中国人自己担当起传播西医科学的重任。90多年前创办的中华医学会,今天仍然是中国国家级的学术团体。年北伐战争的火焰烧到了长沙,大**时期的湖南成为各种势力与矛盾交结的中心。湖南人表现出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驱赶外国传教士,进而驱赶所有的非湖南人。尽管颜福庆深爱湖湘文化,尽管他在当地为人群服务了17年,尽管他为中国的现代医学筚路蓝缕,奠定了根基。但颜福庆仍不得不逃离长沙,离开他亲手创办的湘雅医学院。年12月15日,颜福庆带着妻儿仓促逃离,随船同行的还有胡美和一些湘雅的师生,这一年颜福庆45岁。他说:“何去何从,我茫然无所适从。
十七年的行医办学,他已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农村没有卫生习惯百姓生了病也无钱医治。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难改千年的沉疴陋习。所以当年国联卫生组织的官员找到颜福庆,建议他协助政府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筹建中央卫生部。不问政治的颜福庆欣然接受,在当时国联卫生组织的视野里,颜福庆俨然是中国医学界与卫生行政管理的领袖。而颜福庆也幻想能以此改变中国卫生行政混乱,农村卫生体系更是一片空白的局面,将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推上正轨。一开始,颜福庆就决心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卫生行政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很快颜福庆便设计出了中国卫生系统的行政构架。在行政构架中,卫生保健机构全部覆盖到了农村,覆盖到了最基层的地方。但是,由于官场争斗,当国民政府的卫生部成立时,却没有他的名字。在给好友的信中他怒斥道——最近与卫生官员的接触,令我顿生厌恶,他们以牺牲国家和公共利益为代价来公报私仇。这时候颜福庆收的了协和的邀请,协和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有教会背景的医学院,当时恰逢民族主义高涨,新的国民政府也宣扬收医院在这两重背景下,协和看中了声名显著的颜福庆,并为他特设了副院长一职。但颜福庆上任后,看到的还是那种富国在穷鬼办学校的典型特征,洋人医生和中国医生仍然不对等。结果,他放弃了中国人当大学校长最高的工资。一年聘期未到就回到了上海。
他要在上海创办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它将是一个集医学院,医院和研究院于一身的医事中心。颜福庆在《创设上海医科大学意见书》中写进了他一生的主张——医学为民族强弱之根基,人类存在之关键。他大声疾呼不“自造庸医,遗患社会”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在上海设医学院,颜福庆是众望所归的医界领袖受邀组建医学院。医学院初创,办学条件差到极点,实验器皿要自己亲自动手吹制,实验动物要亲自去野外活捉,更重要的是,颜福庆认为现代的医学院必医院,但是这里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颜福庆医院(医院的前身)医院,自己当院长。他每天在吴淞的医学院工作半天,再乘火车赶到医院。医院制定了“病人至上”的院训。医院以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收医院。
年,颜福庆重访美国,他看到了美国的医事中心,他十分感慨——中国距离美国的最低医学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回国后颜福庆决心以现代医学教育的代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模式,创建一所自己心中蕴酿已久的“医事中心”为此,颜福庆医院和学院的资金,从洛克菲勒基金会、著名企业到沪上富首都在他的计划之中。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去世,社会各界送来巨额丧仪,颜福庆居然有本事说服三医院,“医院,这是替老太太造福”。他坐着最后一等的电车,手里拿个算盘,再拿一个包,还有一个账本,穿着普通的衣裳,四处筹资,为他心目中的“医事中心”不断加砖添瓦。所以最后他得了一个雅号“犹太人”凭着犹太人的韧劲,他在募捐上精打细算,动用了他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
颜福庆不放弃任何可以募集资金的机会,为了筹款他竟牺牲两位宝贝女儿的自由迁就了传统的婚姻。大女儿颜雅清是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在颜福庆的安排下嫁给了宋子文的英文秘书陈炳章。小女儿颜湘清嫁给了上海实业家刘鸿生得儿子,但两位女儿却没有获得幸福都以离婚收场。就这样,颜福清怀着对理想的执着,对中国早期医学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忍辱负重。终于在年,颜福庆用筹来的万两银元,建起了他心中的医事中心。设上海医学院,药学院,护士学校,公医院医院。《申报》和沪上英文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大陆报》评价:“这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医学院,与欧美同类医学院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医学中心之一,它将成为中国的新骄傲。”
建成这座医事中心,颜福庆用了整整十年,但建医事中心培养医生只是事业的一部分。他认为“医生治病仅为职责一端”为实现医学为人群服务的理想,他要在中国建立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将医学的白癜风早期能治愈中医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