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四幼保健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如何

2022-4-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儿童贫血中,属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约占儿童时期所有贫血的90%以上。

贫血原因

(1)体内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最多。通常储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婴儿出生后3~4个月内的造血之需。故储铁不足时,如孕母患有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所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等,都会造成新生儿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和牛奶中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另外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原因造成铁吸收障碍时也可以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随着体重增长,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生长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容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长至出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的婴儿期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增加铁消耗而导致贫血。

如何判断宝宝有没有贫血?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3.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多食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血、肉类、鱼类、肝脏及豆制品。

2.维生素C、氨基酸、果糖、肉类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

3.茶、咖啡、牛奶、蛋类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品同食。

4.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肠出血。

5.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动物的肝、肾、血、瘦肉及蛋黄、黄豆、紫菜、木耳、绿色蔬菜等。

6.人工喂养的儿童需要及时添加含铁或铁强化食品,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提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ys/13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