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拔罐疗法

2017-10-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拔罐疗法

一、定义

拔罐疗法,就是利用各种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具牢固地吸附在人体施治部位以调节经络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二、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致使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于平衡而成。治疗的目的就是恢复机体的“阴平阳秘”状态,促进脏腑、经络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拔罐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立足于对经络系统功能进行调节,从而间接影响到人体在脏腑的功能,其原因就是因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沟通表里内外,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的脏腑通过经络将病理变化表现于外,而医者又可通过经络系统将治疗信息输入人体,影响内脏功能。

三、拔罐的作用

1、扶正祛邪,调节阴阳

2、吸脓消肿,祛瘀止痛

四、常用的罐具

1、牛角罐

2、陶罐

3、竹罐

4、金属罐

5、玻璃罐

6、橡胶罐

7、抽气罐

8、电罐

9、代用罐

五、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具有较广泛的适应症,具体内容参见“各论”部分。

六、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者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2、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3、严重心脏病、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

4、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5、高热、抽搐、痉挛等;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6、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7、醉酒、过饥、过渴、过劳者慎用火罐。

七、晕罐现象及处理

晕罐现象多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周身冷汗、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细无力。

处理:遇到晕罐现象,医者不要紧张、慌乱,立即令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服些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则应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位或艾炙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位,一般也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

各论第一节颈椎病

一、中医辨证分型

一、中医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颈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无力,颈项沉重酸痛,僵硬不能活动,恶寒畏风,舌淡苔薄白,脉弦。

罐疗方法:

?选穴:病变局部

2、肝肾阴虚型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肌肉萎缩,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沉。

选穴:肝俞、肾俞、华佗夹脊(颈夹脊至腰夹脊)

3、血瘀阻络

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固定不移,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肢体麻木,舌暗,脉弦。

选穴: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常用俞穴定位:

肝俞: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肝俞穴的功效: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等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华佗夹脊: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大杼:在于人体背部的第1胸椎棘突下,旁边两侧1.5寸左右。主治头痛、咳嗽、感冒、发热、肩背痛等疾病。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主治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瘰疬;乳痈,乳汁不下;难产,胞衣不下。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直刺1~1.5寸。曲池穴的主治症状为: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owhychina.com/gcbyy/6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