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护师主管护师21年备考测试练
2021-7-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通知:
报课程班及购买教材资料、或星题库软件里购买课程,请第一时间联系课程服务张老师,有问题及时处理,录入学员管理系统,全程跟踪服务。请知晓!
后台回复:老师即可
◆往期推荐-在本文最下方哦◆转发到朋友圈-积攒领98元题库会员.
(向下滑动查看:护师、主管护师试题)
备考测试练习题-21(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A1/A2型选择题
0.符合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是
A.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B.使子宫内膜增生
C.使宫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
D.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
E.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雌激素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富集,体态丰满;乳腺增生,乳头、乳晕颜色变深,并产生性欲;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骨中钙的沉积等。
↓↓↓
-----下一题-----
1.下列不属于月经临床表现的是
A.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提前或延后3天属于正常情况
B.正常月经一般持续2~8天
C.每次月经量一般为20~60ml
D.多数妇女月经期无特殊症状,由于盆腔充血,可引起腰低部酸胀不适,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E.月经血呈暗红色,血凝块状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正常情况下,月经血液是暗红色,无血凝块。
↓↓↓
-----下一题-----
2.在子宫的4对韧带中,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的韧带是
A.阔韧带
B.圆韧带
C.主韧带
D.宫骶韧带
E.骶结节韧带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子宫借助4对韧带及骨盆底组织来维持正常位置。1)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2)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3)主韧带: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前倾的位置。
↓↓↓
-----下一题-----
3.关于女性骨盆的重要径线,下列数值正确的是
A.入口平面前后线径12.75cm
B.中骨盆平面横径为10cm
C.出口前矢状径是8.5cm
D.出口后矢状径为15cm
E.出口平面横径为10cm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是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
↓↓↓
-----下一题-----
4.有关孕激素的作用,正确的是
A.促进子宫发育
B.促使乳腺管增生
C.使宫颈粘液变稀薄
D.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
E.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孕激素的生理功能(1)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3)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4)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5)兴奋体温调节中枢,有升高体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6)促进体内水与钠的排泄。
↓↓↓
-----下一题-----
5.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如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萎缩发生的时间是在排卵后
A.4~5天
B.7~8天
C.9~10天
D.11~12天
E.13~14天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如未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
↓↓↓
-----下一题-----
6.女,16岁,于高处取物时不慎摔下,呈骑跨式。伤及外阴部位,疼痛难忍,出现外阴血肿,其最易发生的部位在
A.前庭球
B.大阴唇
C.小阴唇
D.阴道前庭
E.前庭大腺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大阴唇内因为富含血管,所以容易形成大阴唇血肿。
↓↓↓
-----下一题-----
7.孕妇末次月经为年5月8日,那么她的预产期是
A.年2月16日
B.年4月15日
C.年2月15日
D.年5月15日
E.年6月16日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是:月份-3或+9,日期+7。通过计算可知答案C正确。
↓↓↓
-----下一题-----
8.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横的关系,称为
A.胎方位
B.胎产式
C.胎势
D.胎先露
E.横产式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此题描述的是胎方位的定义。要注意与胎势的定义区别,胎势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
-----下一题-----
9.26岁孕妇,妊娠足月,入院待产。夜间呼唤护士,自述感觉胎动过频。此时最不恰当的处理是
A.立即听胎心音
B.通知值班医生
C.吸氧
D.左侧卧位
E.立即做剖腹产准备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胎动过频,可以采用吸氧,左侧卧位等方式改善孕妇状况,并不需要立即做剖腹产准备。
↓↓↓
-----下一题-----
10.目前最常用的推算预产期的依据是
A.末次月经干净之日
B.末次月经开始之日
C.初觉胎动时间
D.早孕反应开始的时间
E.胎儿大小和宫底高度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B.C.D.E均可作为推算预产期的依据。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末次月经开始之日的日期,月份-3或+9,日数+7作为推算预产期的方法。
↓↓↓
-----下一题-----
11.妊娠末期,孕妇若较长时间取仰卧姿势,则易发生
A.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B.前置胎盘
C.胎膜早破
D.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E.产后出血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妊娠期盆腔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右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
-----下一题-----
12.某孕妇,34岁,因平卧于床上看书,感觉心悸、出汗,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改为左侧卧位
B.给予口服升压药
C.立即坐起
D.改为右侧卧位
E.起身进行户外活动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孕妇的最佳睡姿是向左侧卧。仰卧容易影响呼吸,右卧容易压迫胎儿。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增大的妊娠子宫对孕妇主动脉及骼动脉的压迫,可以维持正常子宫动脉的血流量,保证胎盘的血液供给,给胎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此题选A。
↓↓↓
-----下一题-----
13.孕妇妊娠13周以后,平均每周增加的体重为
A.g
B.g
C.g
D.g
E.g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孕妇妊娠13周之前体重无明显变化,13周以后每周增加g,所以应选择C。
↓↓↓
-----下一题-----
14.第三产程处理错误的是
A.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挤压子宫,促使胎盘娩出
B.胎盘娩出后详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C.检查阴道、会阴有无裂伤
D.第三产程结束后,产妇在产房观察2h
E.产后2h情况良好,护送到休养室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第三产程是指胎盘娩出期,处理者应该根据胎盘剥离的临床征象,判断胎盘的剥离情况,待胎盘剥离后再协助其完整娩出并认真检查其完整性。A的做法会引起子宫的不协调性收缩,影响胎盘的正常剥离过程。
备考测试练习题-12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A1/A2型选择题
0.贫血可发现
A.尿酮体(+)
B.尿中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
C.柏油样便
D.血红蛋白〈g/L
E.大量管型尿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g/L常见于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g/L,即可认为有贫血(D对);尿酮(+)常见于酮症,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形成大量酮体,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血酮体升高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A错);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査时,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为异常,称为白细胞尿,因蜕变的白细胞称为脓细胞,故白细胞尿亦称为脓尿,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B错);成形的黑色便称黑便,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粪便,形似柏油样,称为柏油样便,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C错);大量管型尿常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但在发热、运动后偶可见透明管型,此时不一定代表肾脏病变,但若有细胞管型或较多颗粒管型与蛋白尿同时出现,则临床意义较大(E错)。
↓↓↓
-----下一题-----
1.缺铁性贫血
A.全血细胞减少
B.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C.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减少
D.血小板减少
E.周围血含大量原始和幼稚白细胞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减少,该病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及供给失衡导致机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且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偏低(C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全血细胞减少(A错);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可见于正常健康人及无血液系统疾病者(B错);血小板减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D错);周围血含大量原始和幼稚白细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E错)。
↓↓↓
-----下一题-----
2.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B.铁吸收不良
C.慢性失血
D.理化因素
E.生物因素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1)铁需求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需铁量相对增加,如果饮食中缺少铁的摄入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如不及时补充含铁量较多的食品,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2)铁吸收不良: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此外,小肠黏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重要、最多见的原因。反复小量失血可使体内贮存铁逐渐耗竭,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过多、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疮出血等。(C对ABDE错)。
↓↓↓
-----下一题-----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补充维生素
B.给予叶酸
C.补充铁剂
D.输入鲜血
E.增加蛋白质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进行分类。分为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铁剂治疗,首选口服铁剂,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C对)。
↓↓↓
-----下一题-----
4.最能反映贫血程度的实验室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血清蛋白总量
D.血红蛋白定量
E.网织红细胞计数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贫血是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血清铁蛋白检查可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D对);红细胞计数主要反映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用于辅助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A错);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病理性见于各种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减慢见于肝病、肿瘤等(B错);血清蛋白总量主要包括球蛋白和清蛋白,主要反应肝脏合成功能和肾脏病变造成蛋白质丢失的情况(C错);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E错)。
↓↓↓
-----下一题-----
5.确诊缺铁性贫血的化验项目是
A.网织红细胞
B.红细胞总数
C.血红蛋白
D.血清铁
E.血清铁蛋白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中血清铁蛋白是缺铁性贫血确诊的检查项目,多小于14μg/L,能够反映体内贮铁量,可作为缺铁的依据(E对);网织红细胞可作为缺铁性贫血治疗后补铁情况的辅助检查手段(A错);红细胞总数正常为男性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总数无明显表现(B错);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但由于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该病诊断依据(C错);血清铁在缺铁性贫血时水平降低,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D错)。
↓↓↓
-----下一题-----
6.缺铁性贫血患儿出现非造血系统表现的主要原因是
A.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B.肌红蛋白合成减少
C.红细胞合成减少
D.红细胞携氧减少
E.含铁酶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含铁酶与机体的生物氧化、神经介质分解与合成、组织呼吸等有关,故缺铁时可造成细胞功能紊乱,产生非造血系统的表现,如体力减退、易疲劳、注意力减退及难以集中、智力减低等(E对);缺铁引起的造血系统的表现包括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携氧减少、肌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合成减少等(ABCD错)。
↓↓↓
-----下一题-----
7.皮肤白皙的贫血患者就诊,护士检查时最能反映贫血的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腭黏膜
B.手背皮肤及口腔黏膜
C.耳廓皮肤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睑结膜、指甲、口唇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皮肤、黏膜苍白为各种贫血最常见的共同特征,其中以睑结膜、口唇、甲床等部位最明显(E对ABCD错)。
↓↓↓
-----下一题-----
8.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服用的时间是
A.血红蛋白正常后停药
B.血红蛋白正常2周后停药
C.血红蛋白正常后1个月停药
D.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停药
E.血红蛋白正常后3个月停药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在用药两月后一般可恢复正常水平,但为进一步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水平恢复后停药,营养缺铁性贫血一般应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左右停药。这道题容易混淆,需注意区别(D对)。
↓↓↓
-----下一题-----
9.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脾切除
C.输血治疗
D.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E.病因治疗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因此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单纯的铁剂补充只能使血象恢复,如对原发病忽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去除病因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E对ABCD错)。
↓↓↓
-----下一题-----
10.给患者服用铁剂时,正确的做法是
A.服用茶水可促进其吸收
B.服用前应常规测心率
C.服药后不宜饮水
D.可用饮水管吸
E.宜饭前服用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直接口服铁剂容易把牙齿染黑,需使用吸管(D对);铁剂不可与茶水同服,因为茶、咖啡中物质能与铁生成不溶性的铁质沉淀,而妨碍铁的吸收(A错);铁剂心率没有直接影响,不需在服用前测心率,临床上服药前需测量心率的主要是洋地黄类药物(B错);服药后少量饮水,可减轻铁剂对牙齿和胃肠道的刺激(C错);铁剂容易产生胃肠道反应,建议两餐之间服用(E错)。
↓↓↓
-----下一题-----
11.患者,男,30岁。自诉近期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实验室检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其原因可能是
A.缺乏维生素K
B.缺乏维生素B12
C.缺乏叶酸
D.缺钙
E.缺铁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表现,主要原因是缺铁或铁利用障碍(E对);维生素K缺乏影响血液凝血功能(A错)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C错);缺钙不会引起贫血(D错)。
↓↓↓
-----下一题-----
12.口服液体铁剂的正确方法是
A.饭前服用
B.饭前测心率
C.吸管吸入
D.茶水送服
E.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口服液体铁剂时应注意的事项:用吸管或服药后应漱口,以防牙齿染黑(C对,E错);在两餐之间服用(A错);牛奶、茶、蛋类、抗酸药物等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同服(D错);因口服铁剂对心率影响较小,不需要饭前测心率(B错)。
↓↓↓
-----下一题-----
1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正细胞性贫血
E.感染性贫血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C对,B错);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A错);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D错);胃肠道感染合并出血属于感染性贫血(E错)。
↓↓↓
-----下一题-----
14.患者,女,56岁。行胃大部切除半年,伴有头痛,乏力2个月,加重3天,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发生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铁的需求量增加
B.铁摄入不足
C.铁吸收障碍
D.肿瘤
E.手术中失血所致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病因有:需要增加而摄入不足,如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快、育龄期女性需铁量增加;铁吸收不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该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由于胃酸缺乏,使铁吸收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C对);胃大部切除术并不会导致铁的需要量增加(A错);患者一般正常饮食并不会导致铁摄入不足(C错);术后半年才出现贫血表现,说明术中失血不足以导致贫血,及时发生,症状也会在术后出现(E错)。
↓↓↓
-----下一题-----
15.观察铁剂治疗效果最早的化验指标是
A.红细胞数上升
B.血清铁含量上升
C.血红蛋白量上升
D.红细胞体积增大
E.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是观察铁剂治疗效果最早的化验指标,口服铁剂有效地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E对ABCD错)。
↓↓↓
-----下一题-----
16.关于铁的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普通食物
B.人体能吸收的铁为三价铁
C.血浆转铁蛋白能结合的铁为三价铁
D.正常女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是月经、妊娠、哺乳等
E.正常男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是经皮肤、胆汁和粪便等排出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肉类食品的肌红蛋白所含的铁可直接被吸收,吸收率20%,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仅为1%-7%,因植物铁多为三价的胶状氢氧化铁,需还原为二价的亚铁才易被吸收(B错,为本题
↓↓↓查看答案
答案:);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普通食物(A对);进入血浆中的亚铁经氧化成三价铁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被运到各组织(C对);正常女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是月经、妊娠、哺乳等,男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是经皮肤、胆汁和粪便等排出(DE对)。
↓↓↓
-----下一题-----
17.患者男,5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头晕、乏力,查Hb80g/L。其贫血的原因是
A.铁需要量增加
B.铁摄入不足
C.铁吸收不良
D.铁利用障碍
E.铁损失过多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缺乏、肠道功能紊乱、小肠黏膜病变等均可使铁吸收障碍。(C对)
↓↓↓
-----下一题-----
18.下列哪项是判断贫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A.血红蛋白
B.红细胞计数
C.白细胞计数
D.血小板计数
E.血细胞比容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贫血是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因此血红蛋白定量是最能反映贫血程度的指标
↓↓↓
-----下一题-----
19.人体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C.空肠下段
D.回肠
E.回盲部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
备考测试练习题10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15.护士指导肝硬化患者禁食油炸、粗糙食物的原因是
A.预防食管黏膜出血
B.严格限制钠的摄入
C.抑制假神经递质
D.减轻肝脏解毒功能
E.减少肠道氨的吸收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肝硬化在失代偿期可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两类临床表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三大表现为脾大、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侧支循环建立常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对于肝硬化患者饮食方面护理应注意尽量避免食用油炸、粗纤维的食物,因为尖锐的食物进入机体后极易引起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A对);其他选项均不是肝硬化禁食油炸粗纤维食物的原因(BCDE错)。
↓↓↓
-----下一题-----
16.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食欲不振
B.恶心、呕吐
C.乏力、黄疸
D.肝脏增大
E.腹水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在失代偿期可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两类临床表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三大表现为脾大、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且腹水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最突出表现,约有75%以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腹水症状,因此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E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大、黄疸乏力均为肝硬化一般表现(ABCD错)。
↓↓↓
-----下一题-----
17.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加强安全措施
B.去除和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C.注意休息
D.合理饮食
E.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可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便秘等多种因素引发。临床护理最重要的是去除和避免一切可以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减少及降低血氨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毒害作用(B对);其他一般护理措施还包括监测病情、饮食护理(限制蛋白摄入)、意识障碍及昏迷病人护理、药物护理等(ACDE错)。
↓↓↓
-----下一题-----
18.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不正确的是
A.严重呕血者要暂时禁食8~24小时
B.溃疡伴小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
C.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要禁食
D.一般溃疡出血可进牛奶等流质饮食
E.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暂时禁食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大量呕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食,这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尤为重要,因进食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有利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急性期应禁食,止血后1~2天逐渐进食高热盐、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和加重腹水。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出血量较小,可进食少量温凉流质饮食。(选E)
↓↓↓
-----下一题-----
19.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病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B.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小结节性肝硬化
C.黄曲霉毒素B?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D.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可导致肝癌
E.亚硝胺、有机氯农药为可疑致癌物质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原发性肝癌常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病理检查发现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乙型肝炎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菌、亚硝胺类致癌物、水土因素等有密切相关,临床注意到肝癌病人常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ACDE对)。
↓↓↓
-----下一题-----
20.与肝硬化患者出现持续性白细胞减少关系最大的是
A.脾功能亢进
B.营养吸收障碍
C.上消化道出血
D.肝肾综合征
E.血小板减少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肝硬化晚期常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引起脾功能亢进时,经过红髓的血流比例将会增加,从而使脾的滤血功能亢进,大量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被阻留在脾内并被破坏和吞噬(A对BCDE错)。
↓↓↓
-----下一题-----
21.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
A.酒精性肝硬化
B.血吸虫病肝硬化
C.肝炎后肝硬化
D.布加综合征
E.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病因根据阻力增加的部位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三型,肝内型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窦和窦后阻塞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肝炎后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广泛增生和再生结节压迫血管,导致血管扭曲,从而使肝窦和终末门静脉阻力增加(C对ABDE错)。
↓↓↓
-----下一题-----
22.某患者肝炎后肝硬化,近日食欲欠佳,腹胀,体检: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提示
A.腹水
B.肠胀气
C.腹膜炎
D.胆囊结石
E.胰管梗死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肝硬化临床上常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而门脉高压的三大表现即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约75%以上失代偿期病人有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当腹水量>ml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该肝硬化患者腹胀,且有移动性浊音,判断出现腹水(A对);肠胀气表现为嗳气、腹胀腹痛(B错);腹膜炎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体温、脉搏变化、感染中毒症状(C错);胆囊结石典型表现出现胆绞痛、右上腹隐痛(D错);胰管梗死临床表现有上腹痛、营养不良、脂肪性腹泻等(E错)。
↓↓↓
-----下一题-----
23.肝硬化最危重的并发症是
A.肝性脑病
B.原发性肝癌
C.肝肾综合征
D.自发性腹膜炎
E.上消化道大出血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肝硬化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慢性、弥漫性肝病,病理变化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致使肝脏血液循环障碍和肝细胞的功能丧失,肝脏逐渐变硬变形发展而成,晚期常有严重并发症,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常见死亡原因(A对BCDE错)。
↓↓↓
-----下一题-----
24.下面哪一项不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表现
A.脾大
B.肝大
C.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D.腹水
E.痔核形成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肝硬化早期可触及肝大,失代偿期可由于肝缩小而不能触及,不属于门静脉高压的表现(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之一,门脉高压的三大表现:①脾大,晚期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A对);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主要包括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形成痔核(CE对);③腹水,约75%以上失代偿期病人有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病人常有腹胀感,饭后显著,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可出现呼吸困难、脐疝、下肢水肿(D对)。
↓↓↓
-----下一题-----
25.肝癌患者首发症状是
A.消瘦
B.恶心呕吐
C.肝区疼痛
D.黄疸
E.贫血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晚期可有局部和全身症状,肝区疼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约半数以上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C对);消化道症状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易被忽视,可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低热或不规则发热,抗菌治疗无效,早期病人消瘦、乏力不明显(AB错);晚期病人可出现黄疸和腹水(D错);晚期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伴有贫血、出血倾向、水肿等恶病质表现(E错)。
↓↓↓
-----下一题-----
26.肝硬化患者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是
A.吃甜食
B.上消化道出血
C.饮浓茶
D.摄入低蛋白食物
E.3天排便1次
↓↓↓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大量血液进入肠道,血液中的尿素约25%经过胃肠道黏膜血管弥散到肠腔内,经细菌尿素酶的作用也形成氨,氨主要经过门静脉重新吸收,但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循环障碍,无法代谢血液中大量的氨,从而导致氨中毒,发生肝性脑病(B对ACDE错)。
↓↓↓
-----下一题-----
27.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黑便,估计其每日出血量至少为
A.30ml
B.40ml
C.50ml
D.60ml
E.70ml
↓↓↓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消化道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大量出血,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消化道出血量估计:①大便隐血实验阳性,出血5ml;②出现黑便,出血量50-70ml,因此有黑便患者的消化道每日出血量至少为50ml(C对ABDE错)。.
↓↓↓
-----下一题-----
28.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
A.胃癌
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C.溃疡性结肠炎
D.消化性溃疡
E.结核性腹膜炎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上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癌,急性靡烂出血性胃炎、促胃液素瘤,其次胃癌、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炎等。(D对)
↓↓↓
-----下一题-----
29.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肝性脑病
C.电解质紊乱
D.原发性肝癌
E.肝肾综合征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临床以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A对);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各种感染、电解质酸碱紊乱、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症、肝性脑病等(BCDE错)。
↓↓↓
-----下一题-----
30.原发性肝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
A.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B.肝性脑病
C.上消化道出血
D.肠穿孔
E.继发感染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区疼痛是最为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不包括肠穿孔(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其晚期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和继发感染等(ABCE对)。
手留余香---欢迎分享
导师伴读,超课值?程,过关率%
主讲老师小班群在线答疑,助力护考
选对择?了拿会证?变得很简单
联老系?师,赶紧报名了
星恒医考:整年复习计划,助力你通关拿证
水滴石穿往期精选▼护士-模考-实践能力解析课回放一01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1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6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8
模拟测试题-09
中医-张云清老师-方剂习题课回放一03
其他部分知识点总结03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5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7
模拟测试题-08
中医-张云清老师-方剂习题课回放一02
其他部分知识点总结02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4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6
模拟测试题-07
中医-张云清老师-方剂习题课回放一01
查清了!天津不同楼栋8人确诊,原本一个习惯就可避免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3